岭南观点79 | 曾燕等:互联网联合贷款对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合作机制的视角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曾燕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合作论文“互联网联合贷款对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合作机制的视角”已在国内一流经管期刊《管理科学学报》2025年第4期正式发表。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互联网联合贷款合作机制对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博弈模型,考虑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向传统商业银行收取的费用比例、传统商业银行投入的资金大小,以及各自的借款人筛选策略之间的决策问题。
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联合贷款中倾向于优先向高贷款利率(对应高违约率)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导致信贷市场风险上升;(2)传统商业银行的独立风险控制(独立风控)能够有效降低联合贷款市场的整体风险,并扩大信贷市场规模;(3)但联合贷款的合作机制(如费用比例和资金分配博弈)会抑制传统商业银行实施独立风控的意愿。
研究贡献
本研究揭示了联合贷款合作机制的核心矛盾: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流量控制优势,有动机将高风险借款人引流至传统商业银行,而传统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独立风控或降低出资金额来降低自身风险。然而,当传统商业银行具有独立风控能力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会选取高费用比例来获得更多收益,这会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削弱其风控动力。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开启了从合作机制视角解释联合贷款对信贷市场的影响,丰富了传统文献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博弈机制方面的研究。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刻画了费用比例、资金分配与风控决策的动态关系,为理解联合贷款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提供了新框架。在实践方面,本文揭示了传统商业银行独立风控难以落地的深层原因,即合作机制导致的激励错配。基于此,本研究指出监管机构需设定互联网金融机构收费比例上限,以缓解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润挤压问题,从而增强其风控动力。
作者简介

曾燕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导,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4年应用经济学)、广东省高校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国自然卓越项目获得者。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普惠)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成果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部级)、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部级)、中国人保部社会保障论坛征文三等奖(部级)等;1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中办和省委办公厅采用供有关领导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