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教研室
宏观经济教研室
研究方向/领域
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中国经济
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推进宏观经济学科发展。
任务与计划
完成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做好教学管理、推进教学研究等工作。发挥科研平台作用,组织团队申报课题和建设平台,推进宏观经济学科研究工作,力争取得一些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方面,落实课程教学任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开展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术研讨会,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组织学科领域论坛、工作坊等学术交流活动。团队建设方面,定期召开教研室教学科研交流会,增强团队凝聚力,推荐或协助学院引进高水平人才。
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使学生讲好中国宏观经济故事,增强四个自信;以学以致用为导向使学生用好宏观经济理论工具,分析实际问题。在学术研究方面,运用规范前沿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波动与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追求理论创新性和现实应用性的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中国特色。一方面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为中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结构、教学安排计划等。另一方面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为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宏观经济理论,提高学生分析现实经济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师资情况
宏观经济教研室由12名教师组成,其中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6人。具体人员如下:
成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毕青苗、陈邱惠、陈希路、郝彤彤、何兴强、金 钊、王 曦 、肖可舟、徐现祥、朱传奇
秘 书:于秀丽
宏观经济教研室师资团队科研能力较强,近年来发表成果丰硕。2016-2021年,团队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在中文一A类期刊发表29篇,在英文A类期刊发表2篇,B类及以上期刊发表13篇。2021年,团队共获得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王曦教授主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与评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课程设置
本科课程
宏观经济学(徐现祥、王曦、郭凯明、刘贯春)
中级宏观经济学(英)(朱传奇、郝彤彤、陈希路、肖可舟)
公共经济学(林江、龙朝晖)
中国经济(徐现祥)
国际金融(何兴强)
国际财务管理(英)(林江)
税收学(林江)
国际税收(龙朝晖)
中国税制(龙朝晖)
税收管理与信息化(含实验教学)(龙朝晖)
税收检查(龙朝晖)
税收筹划(龙朝晖)
研究生课程(待补充)
中级宏观经济学(徐现祥、何兴强)
高级宏观经济学(王曦)
高级宏观经济学专题(朱传奇、郭凯明)
经济增长与转型(刘贯春、杭静、郝彤彤、陈希路)
精品课程情况
宏观经济教研室师资授课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分别于2007年、2009年及2010年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及国际级精品课程。
服务社会
宏观经济经济教研室师资长期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献计献策,并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2019年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来函,对徐现祥教授团队的研究表示感谢。徐现祥教授团队报告还获得了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等领导批示。林江教授长期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受聘为多个地方政府的顾问和特约研究员,2018年受聘为广东经济形势报告团专家。
获奖情况
过去3年宏观经济教研室教师科研成果屡获奖项。其中,徐现祥、毕青苗和陈希路等老师合作论文《行政审批改革与企业进入》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何兴强老师合作论文《房价收入比与家庭消费——基于房产财富效应的视觉》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王曦老师发表论文《货币政策预期与通货膨胀管理—基于消息冲击的DSGE分析》荣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何兴强老师合作论文《国外“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对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的启示》荣获202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20年和2021年龙朝晖老师主持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科研课题二等奖。
实验室
序号 |
机构名称 |
支撑的学科方向 |
成立年份 |
负责人 |
---|---|---|---|---|
1 |
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 |
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中国经济、不确定性与预期、国际经济学 |
1989 |
王曦 |
2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
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
2003 |
徐现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