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 学术岭南 | 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学术讲座回顾:上市是否促进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的证据
4月26日,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孙腾来院作题为“上市是否促进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的证据”的学术讲座,岭南学院二十多位师生参与交流讨论,岭南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主任李兵副教授主持讲座。
孙腾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现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担任助理教授,兼聘于经济和金融系。目前已在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经济管理专业杂志上等发表论文多篇。
“上市是否促进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的证据”这篇论文主要研究股权融资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孙腾博士介绍了研究背景:IPO是发生在公司某些生命周期阶段的内生事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股票市值在全球排名第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负责监管IPO审批系统;股票发行审查和验证委员会(SIEVC)定期召开审查会议,以确定IPO申请结果。与文章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与贸易的新实证证据、贸易中的金融制约因素、银行贷款和贸易融资、搜索学习和信息摩擦、IPO与股权融资、中国股票市场。
在实证策略上,孙腾博士介绍:文章利用中国首次公开发行(IPO)的独特制度背景,即企业必须从监管机构获得正式批准才能进行公开上市;采用基于队列的堆叠双重差分(DID)方法,将经历过IPO批准过程的企业进行出口绩效比较,分别使用成功和失败的IPO企业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为了提高识别度,文章利用IPO审查会议记录排除了拒绝理由中涉及直接影响企业出口结果的条款。
对于文章的实证结果,孙腾博士进行说明:IPO批准导致企业出口价值在随后的六年内显著增加了40%以上,在排除基于收入盈利能力的IPO审查拒绝后,结果仍然稳健。值得注意的是,与现有关于债务融资的研究相反,文章发现股权融资主要通过广延边际而非集约边际作用,使企业进入更多的目的地-产品市场,同时对其每个市场的平均出口量进行的改变不大。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IPO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效应在信用负担较低、专利申请积极、销售费用较高、出口经验较少的企业,以及更无形、资本密集度较低、广告密集度较高、更具差异化/更复杂的产品中更明显。
孙腾博士介绍文章的机制探究是确定了无形资本积累的加速,例如技术水平和消费者群体,以及信息和声誉摩擦的缓解,这些可能是股权融资对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机制。文章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对企业的IPO招股说明书进行文本分析,并找到了支持所提出渠道的证据。
围绕讲座主题,与会师生开展交流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师生们在兼具专业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学术讨论中收获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