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读书时,莫负好时光】岭南学院读书活动推荐书籍系列二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
学院为了进一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交流与对话中拓展学术视野,激发求知热情。
在任课老师与研究生导师的推荐下,专硕教育中心为专业硕士研究生们整理了阅读书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
通识教育篇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作者:Reinhart and Rogoff

推荐语:涵盖了全球 66 个国家和地区 800 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历史,从中世纪的货币流通问题,到今天的次贷危机。作者运用丰富的数据,通过详尽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严谨的分析,指出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的相似。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本书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作者:Eichengreen

推荐语:本书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观点鲜明,与时局变化同步更新,梳理了过去150年间国际货币和金融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近期影响国际经济局势的各大事件,从古典的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后布雷顿森林的“非体系”制,一直分析到最近时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紧急援助、欧元危机,还分析了作为全球货币大国的中国崛起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动摇,并讨论了货币战争。本书言简意赅,受到众多普通读者、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欢迎。《资本全球化》是探寻国际经济奥秘、展望世界经济未来的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解读中国经济》
作者:林毅夫

推荐语:《解读中国经济》是在首版《中国经济专题》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新变化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解读中国经济》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品牌农业》
作者:娄向鹏 郝北海

推荐语: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品牌强盛是产业兴旺的总抓手。在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政府和企业如何高效借鉴全球优秀成果?中国农业发展如何不走错路、弯路?中国品牌农业资深专家娄向鹏,历时6年,往返15万公里,走遍9个国家,从产业、市场、品牌、产品、营销等角度系统总结全球农业标杆的理念、实践和经验,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品牌化探寻真经,找准发展路径,让大家不用东奔西走也能把世界农业看透,并有所启发和帮助。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探索和提出了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道路与方法,助你把握正道,修成农业正果。
《美国增长的起落》
作者:罗伯特·戈登

推荐语: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更广阔的背景下解释这些细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特殊世纪”的全景图。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1870年至1970年的颠覆式经济变革及其创造的辉煌不可再现。在他看来,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不平等加剧、教育停滞、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加,都将进一步阻碍生产率增长。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此书既是对过去一个世纪的彻底变革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更艰难时代的预言。在当前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论中,此书所做的分析不容忽视。
《脉动中国》
作者:许纪霖

推荐语: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认识传统,认识你自己,本书《脉动中国》所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从纵向的时间脉络来说,讲的是中国文化的过去、现代和将来。从当下的问题意识反思中国文化的过去,从文化的传统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从横向的空间结构来说,提供了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揭秘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五千年的中国,处于同一条文化的生命线上,把握了这个民族的深层结构,也认识了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兰小欢

推荐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对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有重要帮助。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

推荐语:这是一本讲述邓小平人生历程的著作,通过阅读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重大决策背后所展现出的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以及为了推动这些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重大战略决策背后的艰辛、曲折与不易。
《法治的细节》
作者:罗翔

推荐语:《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AI会取代我们吗?》
作者:雪莉.范

推荐语:本书紧密贴合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如AlphaGo战胜一众顶尖人类围棋棋手、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后的是非、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与智能家居的爆火、各大互联网平台推荐算法带来的行业变革、人工智能引发的隐私泄露问题等,具有广泛讨论价值与深远影响力。本书梳理了过去60年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总结了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和潜在威胁,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科普小书,适合对人工智能认识不多、在好奇与戒惧间摇摆的人们阅读。
《餐桌上的经济学》
作者:赵源敬

推荐语:从“下顿吃什么”到“我的工资为什么一直不涨”,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经济学,普通人如何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保住自己的钱包和未来?2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生活、挑战、道德、技术和国家的角度,解释了影响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转规律,串联起从个人到国家,从宏观到微观的经济学知识框架,通俗而直白的表达,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读懂、读通、读透基本经济学。通过本书,我们将了解就业“搜寻摩擦理论”、应对经济停滞的“直升机撒钱理论”和“负利率政策”、引发过度竞争的纳什博弈论等等,并结合当下经济现状,理解人口减少、全球通胀、经济停滞背后的底层逻辑,学会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丰富的餐桌。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贾雷德 戴蒙德

推荐语:为什么欧洲人凭借枪炮、病菌与钢铁征服了新大陆,而不是非洲或美洲土著漂洋过海去征服欧洲?为什么有些社会已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而有些社会仍处在没有金属工具、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是什么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面貌?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
《西方世界的兴起》
作者:道格拉斯诺斯

推荐语:本书是1993年诺贝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早期作品。作者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时采取了不同于过去的论述方法,而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统一”。本书得出的结论是,试图改变从某一偶然的技术革新中去寻找发生产业革命的原因的偏见,而引导人们从现代所有权体系和社会制度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去寻找经济增长的原因。
《贫穷的本质》
作者:阿比吉特・班吉纳
埃斯特・迪芙洛

推荐语: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
《错误的行为》
作者:理查德塞勒

推荐语:纵观理查德·塞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本书中,塞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大国政治的悲剧》
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

推荐语:如果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是为大国的兴衰寻找历史规律,得出了美国必然衰落的悲观结论,那么《大国政治的悲剧》则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离岸平衡手”角色永葆美国强权的乐观药方。为美国度身定做的“离岸平衡手”战略与布热津斯基的欧亚“大棋局”战略有异曲同工之趣,分别代表了海洋与陆地两种版本的霸权军事战略。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作者:温铁军

推荐语:"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作者:温铁军 刘健芝 黄钰书 薛翠

推荐语: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20年,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每一个国家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强者恒强,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多灾多难?世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在运转着?七个国家七个故事,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当前的处境各不相同,但将他们放在一起观察,却还原了世界格局的本来面目,对于理解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以及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事实》
作者:汉斯罗林斯

推荐语:避免情绪化决策,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当下的启蒙》
作者:史蒂芬·平克

推荐语: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原则》
作者:瑞·达利欧(Ray Dalio)

推荐语: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 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现在将其白手起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公开。
《人的行为》
作者:米塞斯

推荐语:《人的行为》是米塞斯的扛鼎之作,也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思想史上难得的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全面整合的著作,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奠定了系统而清晰的理论基石。米塞斯认为人并非原子式的个人,而是运用其自由意志做出行为的人,他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的行为之“公理”,在此基础上一步 步推导出人类社会经济的种种安排和运作原理,将建立在个人行为逻辑上的经济学理论提升到社会哲学或人类行为通论的高度来处理,由此开创出“人的行为学”方法论。
《理性的非理性金融》
作者:王健 佘剑峰

推荐语: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非理性行为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如何利用市场中的非理性,以及影子银行和非理性市场中的理性设计。揭示金融表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理性看待金融市场中看似不理性的现象和结果,帮助读者了解金融,适应金融市场。
《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赖特·米尔斯著 李康译

推荐语: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作者:威廉·伊斯特利

推荐语: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威廉·伊斯特利根据他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考察了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药方及其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和模型,例如:外国援助、外国直接投资、扶植教育、控制人口、提供贷款和减免贷款等。他认为,这些药方失灵的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的错误,而在于被经济学家们奉为灵丹妙药的种种致富之道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官员甚至援助机构)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蛋糕经济学》
作者:Alex Edmans

推荐语: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本书建立了一个全新框架,说明并非如此。作者认为:分蛋糕思维甚至抢蛋糕思维负面影响非常大,让企业、个人和社会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中。抢蛋糕不如做大蛋糕。本书从经济学理论出发,用案例和强有力的论证,论述了企业如何确立宗旨、“做大蛋糕”,并说明,当企业以宗旨为导向、增进社会价值时,往往可以实现长期利润,收获长期成功。本书揭示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的底层逻辑,能给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带来很大的启发。
朱熹有言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探索知识的旅程从书本开始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
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