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高管讲座回顾丨第九讲: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期货投资
5月23日晚,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功达博士莅临岭南学院金融高管系列讲座,为同学们介绍了大类资产配置相关理论、框架和应用,并从配置大类资产的角度说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的作用,分析期货期权的主要投资策略,解释期货期权应该如何进行配置。
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一是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与实践,二是从大类资产配置到期货投资。讲座伊始,邹博士指出通常意义上的资产配置是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和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对均衡的风险收益。邹博士借助一个同时包含权益、债券、地产、大宗商品和海外投资的资产配置组合案例,向同学们生动说明资产经组合且调整风险后的回报率好于组合内任意资产。
紧接着,邹博士介绍了大类资产配置这一概念,主要是以长期战略配置为基础,短期进行频率不高的战术调整和再平衡。在此概念下,邹博士将大类资产配置的实现框架分为四大类:经济周期、估值驱动、均值回复和事件驱动,并依次为同学们进行具体诠释。在经济周期框架内,邹博士介绍了滞涨期、过热期、复苏期和衰退期时金融资产的具体配置情况,并引申出了“美林时钟”理论。为了使这一理论更有实用价值,邹博士以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经济处于衰退期,结合GDP和CPI两个指标剖析债券、股票和商品三种资产的表现。与美林时钟相对应,邹博士引入全天候策略,即虽然也考虑不同经济状态下的资产表现,但不判断经济所处的实际状态,探寻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稳定盈利的组合,并具体分析其优势及原因。在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与实践这部分,邹博士给出了他对大类资产配置特点的洞见——资产间的低相关性、适当的杠杆和收益的稳定性组成了大类资产配置的三大特点。
接下来,邹博士介绍了中国期货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期货交易策略的分类和套利的概念,从单品种基本面和多期货品种分别对投机交易和套利交易进行解析。邹博士还带领同学们走向量化投资,指出其在量化方法、克服人性弱点等方面和定性投资相区别,着重介绍了广发期明CTA策略,这一策略着眼于风险控制、交易纪律和资金管理,研究股指趋势策略、短周期趋势交易和长周期趋势追踪。
最后,邹博士再次强调了执行力和身体素质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地举手发言,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邹功达博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博士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交易所等多项课题研究,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邹博士具有丰富的证券期货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目前已经有17年的从业经历,先后从事证券研究、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投资等业务,分管期货的研究、咨询业务与资产管理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