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回顾】李春洪:“岭南沃土育岭南,作育英才百千万。老干根深新枝壮,硕果累累再百年!”
云山珠水,世纪中大,百载风华再绽光辉
作育英才,荣光岭南,三十五载薪火传承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
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
各界来宾、岭南学院海内外校友
师生代表齐聚康乐园
回首峥嵘岁月,展望崭新篇章
让我们一同回顾大会中的
难忘瞬间与精彩发言

经世致用育英才 万千英才写华章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77级校友 李春洪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董事、各位校友、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
我是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77级的学生。1977年,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中大学习经济学知识。1982年毕业后,我们怀揣着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实践,在这一道路上奋斗了四十余年。
回顾这40多年的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从崩溃的边缘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东也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大学经济学科,特别是我们岭南学院,结合广东实际,加强经济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输出理论指导,输送大批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
经济学科是实践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几次大改革: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与经济理论研究的突破相关。改革开放实践为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以中共二十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新征程,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指导和掌握这些理论的人才的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岭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本着“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院训,应该大作为!
祝愿岭院以百年为奋斗新起点,与时代共振,与国家同行,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为世界经济学科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首新韵小诗结束我的致辞:岭南沃土育岭南,作育英才百千万。老干根深新枝壮,硕果累累再百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