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回顾】邹建华:“追往昔五山与康乐共春光并茂,愿未来中大共岭院与日月同辉!”

发布人:陈菊红

云山珠水,世纪中大,百载风华再绽光辉

作育英才,荣光岭南,三十五载薪火传承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

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

各界来宾、岭南学院海内外校友

师生代表齐聚康乐园

回首峥嵘岁月,展望崭新篇章

 

让我们一同回顾大会中的

难忘瞬间与精彩发言

 

青蓝赓续  弦歌铮鸣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荣休教授  邹建华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友、同仁、同学,以及远道而来的嘉宾们:

 

       大家下午好。

 

       岁聿云暮,星霜荏苒。我们刚刚满怀敬仰与喜悦共同见证并庆祝中山大学的百年华诞,今天,我们再次欢聚一堂,庆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在此,我作为一位有幸与学校和学院共历风雨与荣光的退休教授,怀揣着对母校和学院深沉的热爱和无尽的眷恋,向中山大学及岭南学院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与最崇高的敬意。

 

       春秋代序,居诸不息。回望历史,中山大学这座由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学府,自1924年起,便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幕上熠熠生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斗,承载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与科学救国的崇高使命。百年间,曾与中山大学齐名的“岭南大学”与中大一样,虽历经沧桑,跌宕起伏,但对民族复兴的理想追求从未改变。两校犹如南国的双子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他们犹如浩瀚星河中的闪亮星辰,簇拥着民族的辉煌

 

       为了承继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传统,以伍沾德老学长为代表的一大批岭南老学长栉风沐雨,奔走呼号,殚精竭虑,皓首苍颜,在中山大学内创建并扶植岭南学院从弱到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岭院所有的师生们向仙逝的各位老学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岭院自1989年正式诞生之日起,在中山大学各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岭南老学长们的精心培植下,在全院师生和广大校友共同努力下,便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经济与管理学者的目光。三十五载寒暑更迭,岭南学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知识的海洋中劈波斩浪。自计算机学科独立于岭院之外后,岭院从最初的经济学单学科,到后来的经管双学科;从最初的几百名学生,到如今数以万计的校友遍布全球;从国内默默无闻被世人误认为是中大的独立学院,到现在被国内外高度认可。每一步跨越,都是中山大学与岭南学院师生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和“作育英才、服务社会”院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岭南学院的殿堂,培育了无数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子,他(她)们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我在中大学习、工作半个世纪,成长于斯,成就于斯,与有荣焉。十年前的院庆我代表教师发言,十年后的今天我则代表退休教师发言了,不禁感慨万千:“岁月不居,时光流逝,五十载春夏秋冬,忽焉已至”。

 

       青蓝赓续,弦歌铮鸣。100年,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一段光荣与梦想的岁月;35载,对于一个学院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展望未来,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百年中大和三十五度春秋之岭院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岭南学院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对学校的期盼和嘱托,发扬“红灰”精神,在经济学领域保持领先,在跨学科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拓创新,成为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和岭南万千学子一起,共同书写中大下一个百年华章!

 

       “追往昔五山与康乐共春光并茂,愿未来中大共岭院与日月同辉”,祝愿中大在百年新征途中,如日中天,再创辉煌!祝愿岭院扬帆起航,再续华章!愿每一位中大人、岭南人,都能在新的时代洪流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完美统一!

 

       最后,祝大家吉祥安康,万事胜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