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融高管系列讲座①: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创立和发展

发布人:陈菊红

       2月26日晚,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肖成博士应邀参与岭南学院金融高管系列讲座,以“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创立和发展”为主题展开演讲。岭南学院副院长刘彦初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岭南学院副院长刘彦初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肖成博士的专业背景与职业经历,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热烈的掌声欢迎嘉宾的到来。

       自199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广发证券开始,肖成博士的命运就紧紧地和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绑在了一起,坚守初心30载。结合自身渊博学识、丰富履历与独特见解,肖博士立足于中国国情,分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创立与发展,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说理透彻的讲座,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对中国特色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肖成博士演讲

       首先,肖成博士就期货市场的起源,对期货市场寻根问底。与现货完全不同,期货主要交换对象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肖博士特别提到,正是由于标准化的必要条件,并非所有产品或资产都可以做期货。基于该条件,当前期货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能源化工类期货以及金融类期货。同时,肖博士介绍到期货交易所是期货交易活动的组织平台,全球最早的农产品类期货交易所是位于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随后,肖成博士聚焦于期货市场的作用,分析其功能特点。期货的两个市场作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使得期货在商品和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价格发现功能需要有众多的投机者参与,集中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充沛的流动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肖博士通过讲解期货的三类投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交易者和短期交易者,区分期货与赌博、期货市场交易与股票市场交易的本质不同,更清晰地为同学们理清了期货的功能作用及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

       最后,肖成博士立足中国国情,介绍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创立及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肖博士对比中外经济发展特点和具体国情,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与海外期货市场的不同之处,包括发展路径不同、合约设计不同、信用程度不同以及竞价手段不同,带领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新中国期货市场的特性。

 

 

同学们积极提问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中国期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期货行业推出的“保险+期货”普惠金融实践、期货带来的负向风险效应、期货市场品种的定价权等问题积极提问。肖成博士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详细回答,刘彦初副院长也进行了补充分析。在热烈的讨论和欢愉的氛围中,本学期第一次金融高管系列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