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观经济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3年7月17日-7月20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院、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经济学年会制度与政治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观经济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岭南堂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致力于为所有对中观经济学及区域政府经济行为感兴趣的学者打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共吸引了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一百多位学者报名。

7月17日,研讨会正式开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党委书记黄毅博士主持开幕式,黄毅书记对全国各地赴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陈云贤教授不辞辛苦为学员们授课及关心支持岭南学院中观经济学学科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兼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为开班仪式致辞。李善民院长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中观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情况,中观经济学是岭南学院理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重点聚焦区域政府经济行为研究,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域政府之间竞争产生的经济效应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列理论创新,学科创始人陈云贤教授在国内外也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岭南学院从2018年开始建设及发展中观经济学学科,在研究生层面开设课程,培养博士生,举办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组织编写系列教材,设立“中观经济学研究院”及“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等。中观经济学师资培训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是第三届,通过师资培训,希望更多学者了解中观经济学,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影响力。

开班仪式结束后,陈云贤教授开始讲授系列课程第一讲《导言:区域政府·中观经济市场主体论》。中观经济学是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思考和对世界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创新的探索,中观经济学研究认为,企业是微观经济市场主体,而区域政府是中观经济市场主体。在区域政府中存在“三类九要素”竞争,三类分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政策措施、区域经济管理效率,九要素则对应项目竞争、产业链配套竞争、进出口竞争、基础设施竞争、人才科技竞争、财政金融竞争、政策体系竞争、环境体系竞争及管理效率竞争等。通过区域政府的“三类九要素”竞争,在资源生成领域(供给侧)运用“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系列课程的第二讲是《资源生成与供给侧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资源稀缺与资源生成是资源配置中的一对孪生儿,是经济学资源配置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经济学角度,一个城市/区域存在三类资源: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准经营性资源。资源生成领域至少包括原生性资源、次生性资源和逆生性资源三个层面,政府是资源生成领域第一投资人,作为供给侧领域的市场主体,通过开发生成性资源,在供给侧提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助推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开拓生成性资源是政府竞争的重要切入点。

系列课程的第三讲陈教授接着讲授《亚当·斯密第三本书与政府双重属性理论》。中观经济学认为,区域政府存在“双重属性”,即准宏观与准微观属性,准宏观体现在协调性,准微观体现在逐利性,二者辩证统一,政府治理区域注重的属性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区域经济治理效应。区域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与三类资源相对应,产业发展——可经营性资源,社会民生——非经营性资源,城市建设——准经营性资源,区域政府对三类资源(三类经济职能)设定调节的边界,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并把政府科学、合理的经济行为与行政干预区别开来。

系列课程的第四讲由徐现祥教授讲授《区域政府竞争与政府超前引领》,区域政府竞争是指区域政府在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是对区域发展所需资源与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三类九要素”竞争。创新是区域政府竞争的关键和超前引领的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等,区域政府能够在竞争和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走在前列,成为关键少数。徐教授提出,区域政府创新是有担当的地方官员为了更好的绩效而创新,并且压力能够进一步倒逼改革。由此,超前引领与凯恩斯主义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政府超前引领运行模式中的“供给侧推动”也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于本质上不同。可以说,“‘政府超前引领+供给侧推动’的经济运行模式,是生产方式的一场变革”。

系列课程的第五讲徐现祥教授讲授《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新引擎》。紧衔第四讲内容,中观经济学认为政府通过目标设立实现超前引领区域发展。政府在理念、组织、制度、技术等方面创新,将辖区内的部分准经营性资源转化为可经营性资源,实现生成新资源、培育新市场,同时区域政府驱动实施创新政策展开竞争,能够支撑辖区经济更快增长。中观经济学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产业经济竞争导向的要素驱动阶段,城市经济竞争导向的投资驱动阶段,创新经济竞争导向的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与合作导向的共享驱动阶段。在此基础上,徐教授归纳出各个阶段特征,即要素驱动阶段是对原生性资源的开发与争夺,投资驱动阶段是对次生性资源的开发与争夺,创新驱动阶段是对逆生性资源的调控与遏制,共享驱动阶段是对四类公共产品的争夺与共享。进一步地,由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徐教授列举了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的两种可能模式:自上而下,招商引资是关键;自下而上,需求是关键。由此,本讲得出了中观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性结论:资源生成大有可为!

系列课程的第六讲由陈云贤教授讲授《市场竞争双重主体与中观经济三大定律》。以当下在国际上备受瞩目的“碳排放与碳市场”问题为引,陈教授阐释了准经营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与资源生成三个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将现代市场经济分别从横向、纵向进行划分并归纳其中特点,陈教授提出了市场失灵的三种情况,即市场机制缺陷性失灵、空白性失灵、障碍性失灵;通过对成熟有为政府应具备的特征进行总结,陈教授归纳了现实中存在的三种政府失灵,即民生经济不足型政府失灵、产业政策缺失型政府失灵、城市建设空白型政府失灵。由此提出中观经济学市场竞争双重主体理论(企业竞争与区域政府竞争)以及中观经济学三大定律(二八效应集聚律、梯度变格均衡律、竞争合作协同律)。通过思考如何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陈教授对主题升华提出了竞争中性原则,强调了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的重要性。

系列课程的第七讲是《成熟市场经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基于第六讲对现代市场纵向体系六个子系统功能实现的介绍,中观经济学对有效市场进行了三类划分,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依据政府对三类资源配置的状况界定,中观经济学对有为政府也做出了三类划分,分别是弱式有为政府、半强式有为政府和强式有为政府。进一步地,从动态视角,陈教授提出了“政府先行”与“市场先行”两条路径以实现成熟市场经济。通过重新定义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陈教授从现实角度提出二者差距就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通过列举“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九种组合模式并分别进行评价,陈教授介绍了中观经济学理论中成熟的市场经济组合,即“强式有为政府+强式有效市场”,通过归纳成熟市场经济特点并给出相关衡量指标,陈教授从中观经济学视角对已有市场建设做出评价,并提出了一系列延伸性思考。

系列课程的第八讲是《结语:微、中、宏观经济行为分析与政府经济行为的几点共识》。在这一讲中,陈教授分别对微、中、宏观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给出了微、中、宏观经济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对微、宏观经济主体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思考,提出了中观经济学对完善现有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贡献。

授课结束后,澳门科技大学的黄邵隆博士代表全体学员向陈云贤教授献花致谢。
复旦大学江嘉骏老师、上海交通大学贾微晓老师、哥伦比亚大学朱立恒博士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体会,贾微晓老师提到,陈教授作为中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为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学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经济思想赛道,今后将继续对中观经济学相关思想和理论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朱立恒博士介绍了他学习中观经济学及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中观经济维度理论课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江嘉骏老师表示希望在之后的研究中从实证角度对中观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检验,使这一新学科更为大家所认知和接受。



课程结束后,陈云贤教授向每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至此,第三届中观经济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近50名师生参与交流,与会师生的课程讨论及分享发言对中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现祥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期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推动中观经济学研究,共同实现中观经济学的美好明天,期待下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