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第四期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2年11月24日,我院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秋季学期第四期“国际经济前沿专题研讨会”于线上顺利举办。2020级本科生刘裕隆、苏俊元和徐搏跃三位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国际经济学手册(第5版)》中的第一章节“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鲁晓东教授主持,教研室副主任李兵副教授、占超群助理教授、杭静助理教授及岭院本硕博学生参加了活动。
刘裕隆同学以“贸易的开放有助于还是阻碍了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引入,为听众介绍了一个基于市场存在“扭曲”的发展中国家展开的模型和理论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如何影响了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福利。该部分指出,贸易成本的变化通过四个潜在渠道对一个国家的总TFP产生直接效应,分别是技术进步(如国家港口的改善)、一国要素贸易条件(FTOT)的调整,即要素价格的变化、“扭曲”不变时,贸易导致的资源再分配以及贸易冲击(或由此产生的再分配)导致“扭曲”大小发生变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广泛的扭曲是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制约因素。苏俊元同学从销售和投入两个角度,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多种扭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衡量扭曲程度的方法以及扭曲估计值的观测。销售扭曲是用扭曲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来衡量扭曲的程度,手册中的该部分介绍了商业法规/腐败/犯罪、价格加成、税收和补贴、生产外部性四个例子来说明;投入扭曲用投入品买家支付价格与生产者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在投入成本中的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包括资本投入扭曲、劳动力投入扭曲、中间品投入扭曲和电力与其他投入扭曲。
徐搏跃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对进口技术贸易成本变化的福利效应、进口关税变化的福利效应以及贸易壁垒对于扭曲的影响等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存在规模依赖扭曲情况下的贸易福利效应的相关探讨。该部分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贸易加强导致资源向(或背离)相对扭曲的部门聚集,则国内扭曲的存在可以增加(或抵消)传统的贸易收益效应。未来的研究重点则在于探究国内扭曲、贸易和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监管、犯罪等原因引起的扭曲在贸易收益中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内容详实,为中国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会议期间,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充分探讨,现场气氛活跃,听众收获颇丰。
本次分享的文章来源: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Trade,Volume 5
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简介
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成立于2022年1月,致力于发展成为岭南学院经济学科特色方向,主要开展与国际经济、区域经济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并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对内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提供国家战略政策支持。
教研室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具有海外访学及进修经历。教研室成员的研究领域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数字经济等。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及省重点项目,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以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英文顶级期刊,部分成员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转型与经济开放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