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一林教授
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办公室主任
财政与货币金融教研室
EMAIL: zhangylin29@mail.sysu.edu.cn
个人简介
张一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办公室主任,中山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青年学者,普华永道思略青年学者,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获得者。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普华永道PwC 3535金融论坛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兼任广州市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信息经济学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科技金融,碳金融,新结构金融学
教育背景
2011-2015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博士
2010-2011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硕士
2006-2010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2025-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导
2021-2025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导
2018-202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
2015-2018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师资博士后
讲授课程
本科:《新结构金融学》(授课对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本科生),《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硕士:《新结构经济学》(授课对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生),《国家金融学》,《计量经济学》
博士: 《货币金融前沿专题》,《经济学理论前沿》
研究团队与招生
本人及团队聚焦于科技金融(风险投资、GVC、一级股权市场)、碳金融(基于碳市场的金融创新)和新结构金融学(以要素禀赋结构为中心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三大方向。团队成员由教授+博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构成,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等国内外顶尖杂志。团队定期开展组会研讨,分工协作推进课题研究。团队的愿景是以具有学术和社会价值的高水平研究为基础支撑团队成员持续成长和全面发展。博士生和博士后招收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培养计划和研究选题。欢迎交流,欢迎加入!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
[1]张一林、梁玮、郁芸君:《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中刚性兑付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
[2]张一林、林毅夫、朱永华:《金融体系扭曲、经济转型与渐进式金融改革》,《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
- 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第十二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一等奖
[3]郁芸君、张一林*、彭俞超:《监管规避与隐性金融风险》,《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
[4]龚强、班铭媛、张一林*:《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管理世界》2021年第2期。
- 《管理世界》“十佳”优秀论文
- 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转载
[5]许恒、张一林*、曹雨佳:《数字经济、技术溢出与动态竞合政策》,《管理世界》2020年第11期。
- 《管理世界》优秀论文奖
[6]龚强、张一林*、雷丽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
-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7]张一林、林毅夫、龚强:《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管理世界》2019年第3期。
- 洪银兴经济学奖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二等奖
- 中国金融理论优秀论文
- 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 《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收录
- 《国际货币评论》收录
[8]张一林、蒲明:《债务展期与结构性去杠杆》,《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
- 普华永道PwC 3535金融论坛年度最佳论文奖
- 《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
[9]张一林*、樊纲治:《信贷紧缩、企业价值与最优贷款利率》,《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 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10]张一林、龚强、荣昭:《技术创新、股权融资与金融结构转型》,《管理世界》2016年第11期。
- 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1]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2]龚强、张一林、余建宇:《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 中国信息经济学理论贡献奖二等奖
-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3]郁芸君、张一林*、陈卓、蒲明:《缓兵之计?地方债务展期与隐性违约风险——来自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3期。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4]林毅夫、徐佳君、杨子荣、张一林:《新结构金融学的学科内涵与分析框架》,《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5期。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5]张一林、蔡桢、郁芸君:《信息不对称、碳数据质量与碳减排政策选择——兼论中国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金融研究》2024年第9期。
[16]朱永华、张一林*、林毅夫:《赶超战略与大银行垄断——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金融研究》2022年第11期。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7]毛盛志、张一林*:《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金融研究》2020年第12期。
[18]张一林、蔡桢、许恒:《迈向“中国质造”:信任品质量追赶与质量标准渐进式提升》,《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
[19]张一林、郁芸君、蒲明:《担保圈危机、债务挤兑与区域风险治理》,《世界经济》2022年第9期。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许恒、郁芸君、张一林*:《骑手的诞生:数字平台、定向匹配与就业创造》,《中国工业经济》2024年第4期。
- China Economist(《中国经济学人》)2025年第2期全文转载
[21]张一林、郁芸君、陈珠明:《人工智能、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2期。
[22]贾凡胜、张一林、李广众:《非正式制度的有限激励作用:基于地区信任环境对高管薪酬激励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
[23] 许恒、张一林*、刘龑:《数字平台嵌入本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与政府规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4年第2期。
[24]张一林、郁芸君、赵静梅:《汇率危机、货币互换与国际金融合作:基于国家金融学的视角》,《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25]贾凡胜、张一林、吴昱、周新月:《上市公司为何不愿现金分红:税收成本抑或公司治理——来自股利税改革的经验证据》,《财经科学》2023年第6期。
[26]任晓猛、张一林*:《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种新的度量方法与应用》,《当代经济科学》2019年第5期。
[27]贾凡胜、张一林*:《廉政建设能否提升公司价值?——来自股票市场的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8]张一林、龚强、雷丽衡:《信任危机、监管负荷与食品安全》,《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第6期。
[29]张一林、刘雪松、周颖:《银行间市场的运行逻辑》,《财经科学》2017年第11期。
[30]Lin, Yifu, ZirongYang, Yingting Li, and Yilin Zhang, 2022,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MSMEs Finance Gap”, Journal of Government and Economics, Vol. 5, https://doi.org/10.1016/j.jge.2022.100034.
[31]Zhang, Yilin, Dongling Cai, Fansheng Jia, Guangzhong Li, 2019, “The Bounded Incentive Effect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Based on the Regional Trust Environment”, 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0 No. 2, pp. 207~232.
[32]Jia., Fansheng, Yilin Zhang*, Kam Chan, Sujuan Xie, “The Impact of Religiosity on Corporate Loans and Maturity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China”, Pacific Accounting Review, Vol.29, No. 3, pp. 307~329.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在研)。
[2]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广义碳泄漏风险下碳交易机制研究”(在研)。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激励与治理机制研究”(已结项)。
[4]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统筹发展与安全视角下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研究”(在研)。
[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产业升级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研究”(已结项)。
[6]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债务化”风险防范研究——基于监管套利与交易成本节约的双重视角”(已结项)。
[7]主持,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智库课题)“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打造广州绿色金融中心研究”(已结项)。
[8]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可持续性研究”(已结项)。
[9]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最优银行业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结项)。
[10]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政策性负担新视角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责任界定研究”(已结项)。
[11]主持,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拔尖科研人才培育项目“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特征规律与驱动因素研究”(已结项)。
[12]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与升级趋势研究”(在研)。
[13]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债务问题研究”(在研)。
[14]参与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有资本并购重组理论、机制与模式研究”(在研)。
获奖情况
[1]论文《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与龚强、林毅夫合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与龚强、林毅夫合作)获第四届(2019年)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
[3]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与龚强、林毅夫合作)获2017年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4]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与龚强、林毅夫合作)获2020年中国金融理论优秀论文
[5]论文《债务展期与结构性去杠杆》(与蒲明合作)获2020年普华永道PwC 3535金融论坛年度最佳论文奖
[6]论文《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与林毅夫、龚强合作)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
[7]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与龚强、林毅夫合作)获广东省第九届(202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类)
[8]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与龚强、林毅夫合作)广东省第十一届(2021)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类)
[9]论文《数字经济、技术溢出与动态竞合政策》(与许恒、曹雨佳合作)获《管理世界》2020年优秀论文奖
[10]论文《迈向中国“质”造:大步跨越还是小步快跑》(与许恒、蔡东玲合作)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2019)会议最佳论文奖
[11]论文《技术创新、股权融资与金融结构转型》(与龚强、荣昭合作)获第十二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2]论文《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与龚强、余建宇合作)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3]论文《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龚强、班铭媛合作)获《管理世界》2021年“十佳”优秀论文
[14]论文《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龚强、班铭媛合作)获中国信息经济学 2021优秀成果奖
[15]论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与龚强、雷丽衡合作)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6]论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与龚强、雷丽衡合作)获2020年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7]论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与龚强、雷丽衡合作)获中国信息经济学2019优秀成果奖
[18]论文《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与龚强、余建宇合作)获中国信息经济学2011-2015理论贡献奖二等奖
[19]2019年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20]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20年何氏教育基金奖杰出科研贡献奖二等奖
[21]论文《信贷紧缩、企业价值与最优贷款利率》(与樊纲治合作)获2016年度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2]论文《新型城镇化与经济转型》(与龚强合作)获四川省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二等奖
[23]主持课题“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基于银行业结构失衡的视角”获四川省金融学会2015年度金融科研课题一等奖
[24]主持课题“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行为研究”获四川省金融学会2014年度省级重点课题二等奖
[25]四川省2015年优秀大学毕业生
本科答疑 / Office Hour
周三 14:30-16:30 岭南行政中心5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