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di

卢荻教授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EMAIL: ludi26@mail.sysu.edu.cn

卢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学术专业是“发展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这是一个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史典型经验融合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跨学科领域,着重考察经济发展进程中多种政治、社会、文化条件的决定性影响,并在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再生产”框架中加以统一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对现实决策具有指向性意义的论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要义,在于强调学科理论与所研究的现实的对应性,就是透过比较研究建构“典型事实”和理论综合,以及在检验这两者的一致性中确认研究的现实合理性和理论深度。这个知识导向是当前世界范围的主流经济学的必要补充——后者具有强烈的倾向要从特定历史经验建构起自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理论,其极致体现是“最有效率市场假说”,将理解现实的视角限定在纯粹经济活动甚至乎纯粹金融活动,从而做出攸关现实上特殊利益的评价和决策建议。相对之下,“发展政治经济学”致力于阐明经济发展进程中特定经验与普遍理论、特殊利益与整体发展的关系,这应该是有利于研究更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发展经验,为新时代中国面对全球严峻环境的挑战,提供合理的指向性参考。

 

研究领域

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企业体制改革和业绩,后进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比较研究

 

教育背景

1994年 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经济学博士

1991年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发展经济学硕士

1987年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学士

 

职业经历

2023年12月起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2012年9月起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教授(2024年1月起学术休假)

2005年4月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兼职)

2015年7月至9月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7月至9月                   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2002年9月至2012年8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高级讲师

1994年9月至2002年8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讲师

1991年9月至1994年8月       利兹大学经济系研究员(Junior Research Fellow)

1987年6月至1990年8月       新闻记者(《香港经济日报》,《英文虎报》等)

 

讲授课程

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

 

研究成果

专著:

2012. Alternatives to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Stud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itutions and Late Development. Basingstoke and London, Macmillan-Palgrave; New York, St. Martin’s.

2012.《高级政治经济学》(与张宇、孟捷合编),第3版(2002年第1版,2006年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当代中国经济》(与张宇合编),第2版(2007年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变革性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制度与结构分析》,2001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 in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1978-94. Basingstoke and London, Macmillan; New York, St. Martin’s, pp.236+xii.

代表论文:

2023. 黎贵才、卢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内核、流变与中国镜鉴’,《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4卷第5期,129-153页。

2022. 卢荻、李思沛、高岭、李雯:‘纳入劳动强度的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世界经济》,第7期3-26页。

2022. Lo, D., L. Gao, and Y. Lin, ‘State ownership and innovations: lessons from the mixed-ownership reform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60: 302-314.

2021.卢荻:‘东方马克思主义的未竟志业’,《政治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3期138-144页。

2021. 黎贵才、赵峰、卢荻:‘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机理与中国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66-80页。

2021. Lo, D. and Y. Shi. ‘China versus the US in the pandemic crisis: governance and politics confronting systemic challenges’,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42 (1-2): 90-100.

2020. Lo, 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stitutional functionality and credibility i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54 (3): 813-837.

2020. Lo, D. ‘Towards a conception of China’s systematic impact on late development’, Third World Quarterly, 41 (5): 860-880.

2019.卢荻:‘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学报》第14卷51-62页。

2018. Lo, D.  ‘Consideration on China’s New Normal economic growth: beyond partial explanation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6 (1): 73-94.

2017.高岭、卢荻:‘马克思和恩格斯低估了李斯特吗?’,《政治经济学评论》,第8卷第1期 207-224页。

2016. Lo, D., F. Hong, and G. Li, ‘Assessing the role of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1990-2007: towards a synthesis of alternative view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37: 107-120.

2016. Lo, D., ‘China confronts the Great Recession: “rebalancing” neoliberalism, or else?’, International Papers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6: 232-269.

2015. 卢荻:‘重塑“中国模式”’,《政治经济学评论》,第6卷第1期 105-112页。

2015. 卢荻:‘解析中国的变革性经济增长’,《当代经济研究》,第7期51-58页。

2014.黎贵才、卢荻:‘国际资本流入是否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学家》,第3期56-63页。

2013.鞠晓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经济研究》,2013年(第48卷)第1期 4-16页。

2012. Lo, D. and X. Ju, ‘The cost and benefit of banking regulations and controls, Chinese style’ , PSL Quarterly Review, 66 (263): 385-402.

2011. Lo, D. and G. Li,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78-2007: structural-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efficiency attributes’, Journal of Post-Keynesian Economics, 34 (1): 59-84.

2011. Lo, D., G. Li, and Y. Jiang,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sense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 PSL Quarterly Review, 64 (258): 267-286.

2011. Lo, D. and Y. Zhang, ‘Making sense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43 (1): 33-55.

2010. 卢荻:‘世界发展危机与“中国模式”’,《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卷第4期 24-35页。

2009. 卢荻:‘中国作为华盛顿共识的异端’,《当代经济研究》,第12期11-15页。

2009. 黎贵才、卢荻:‘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演变的就业效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2期25-30页。

2008. 卢荻:‘全球化的限度--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和全球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4期79-83页。

2008. Lo, D. and Y. Zhang, ‘Globalisation meets its match: lessons from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43 (52): 97-102.

2007. Lo, D., ‘China’s quest for alternatives to neo-liberalism: market reform, economic growth, and labour’, Kyoto Economic Review, 76 (2): 193-210.

2007. 卢荻:‘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第3期62-67页。

2006.黎贵才、卢荻:‘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前景¾¾创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12-17页。

2005.卢荻:‘面对全球化的制度变革和后进发展’,《政治经济学评论》,第9辑41-62页。

2004. Lo, D. and R. Smyth ‘Towards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economics of feasible socialism’,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8 (6), 1-18.

2004.卢荻:‘全球化与比较政治经济学--论效率、效率体制和后进发展’,《政治经济学评论》,第7辑55-72页。

2003.卢荻:‘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和产业分析证据’,《经济研究》第9期40-48页。

2002.  Y.-S. Cheng  and D. Lo, ‘Explaining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eyond the competition-ownership controversy’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70: 413-440.

2002.卢荻:‘东亚发展主义之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辑88-97页。

2001. Lo, D., ‘China after East Asian development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o.8: 251-262.

2000. Smyth, R. and D. Lo, ‘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12 (3): 333-349.

2000.卢荻、郑毓盛:‘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业绩恶化趋向的现实和理论解释’,《经济研究》,第7期39-47页。

1999. Lo, D., ‘Re-apprai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1980-96’,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3 (6): 693-718.

1999. Lo, D., ‘The East Asian phenomenon: The consensus, the dissen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crisis, Capital and Class, 23 (1): 1-23. Reprint in David Coates (ed.) Models of Capitalism: Debating Strength and Weakness, vol.2, London Edward Elgar, 2002.

1988. Lo, D. and T.M.H. Chan , ‘Machinery and China’s nexus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0 (6): 733-749.

1995. Lo, D.,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versus the market: on recent theories of late industrializ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24 (3): 443-470.

 

博士生

  • Russell Smyth,1997年伦敦大学毕业,现职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教授 
  • 杨东宁,2005年伦敦大学毕业,现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局长
  • 黎贵才,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现职吉林财经大学教授
  • 赵文哲,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现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 鞠晓生,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现职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 沈煌南,2020年伦敦大学毕业,现职复旦大学助理教授
  • 高岭,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现职厦门大学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

  • 2010-2012, 课题负责人,‘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中金融部门的作用’(Finance in China’s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d Foundation.
  • 2014-2017, 课题成员,‘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劳工就业问题’(Employment impacts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Africa), ESRC/DFID.
  • 2024-, 课题成员,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基础、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其他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编委: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编委,《政治经济学评论》编委

公共机构研究顾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Conference of Trade and Development),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sation),清华大学国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