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学术讲座

发布人:韦芳三 发布日期:2025-05-30阅读次数:122

报告题目:新古典经济学体系3.0的诞生:形式化的现代性与知识再生产的封建-资本主义
报  告 人:高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许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教授)
时      间:2025年6月12日 (周四)上午 10:00
地      址:岭南堂汪道涵会议室(101)
语      言:中文

内容简介: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自从马歇尔时代1.0版本形成后,在价值理论这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领域彻底贯彻形式主义方法,得到了以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为代表的2.0版本,同时也导致了价值理论实质内容的丧失。新古典体系2.0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一般均衡理论的知识再生产危机时,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知识储备支持下,其理论内核转型为一种关于人类决策、互动与协议设计的形式化理论,其实证研究转为以因果推断的计量经济学为主导,由此演进到3.0版本。理论重心和实证重心的双重转变使新古典体系3.0在知识再生产上相对于其他经济学体系占据了巨大优势,塑造了今日“主流”经济学的样貌。
       新古典体系从1.0到2.0再到3.0,其底层动力是知识构造由实质走向形式。其整个历程见证了一种“形式化的现代性”在知识领域的诞生,几乎是韦伯现代性命题的一个缩微镜像。新古典体系3.0的知识再生产模式,则悖论般地同时集合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特征。通过与新古典体系演进路线的对比,我们也可以认识到马克思构建知识体系完全不同的路径:不是走向理论与实证的双重形式化,而是通过“哲学范畴体系+经验研究”的交互讨论,力求实现一种“通向/揭示现实的(智识性)做法”。


主讲人介绍:


       高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2006年)、理论物理学博士(2010年)。2010-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教授。兼任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研究员,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外中国研究杂志Modern China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国际乡村研究杂志Rural China执行编辑(Field editor),《中国大百科全书》(农林经济管理卷)“农业经济思想史”分支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农村社会经济史、经济学的科学哲学基础。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开放时代》《农业经济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Agricultural Economics、Food Policy、Modern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区域研究和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评为2023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