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校友学术论坛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 夏晓华教授(中大岭南2009届博士毕业生)

发布人:李义华 发布日期:2023-03-16阅读次数:458

报告题目:机器人与产业自动化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

报  告 人:夏晓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系 教授)

主  持 人:林建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教授)

时      间:2023年3月17日(周五)下午2:30

地      点:岭南堂三楼讲学厅

语      言:中文

 

 

报告人简介:

    夏晓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2009)。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经济学、能源资源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和金融计量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ESI全球1%高被引论文10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与译著三部,担任多个国际英文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和多个学术团体理事。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报告摘要:

 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与产业自动化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会对依靠劳动力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已有文献聚焦于机器人对特定行业或本地劳动力就业影响,缺乏网络动态关联的相关视角、分析与测度。本文首次通过省际间投入产出表和人口普查微观数据,构建起2005-2015年间“地区-行业”机器人替代强度系数矩阵,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Bellman-Ford算法,通过区域间、部门间“层层传导”的动态传播视角分析了自动化的就业冲击影响规模、传播特征以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1)网络中心度越高,机器人应用对其所在“地区-行业”技能劳动需求影响越明显,而处于网络末端的行业则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对于拥有较强自循环的地区和行业而言,在受到的自动化冲击后将产生层间的“涟漪效应”。(2)在传导特征上,我们发现存在单向的层层递进和更为复杂的交互式递进两种特征。(3)在传播路径上,自动化冲击会优先通过“跨省-行业内”传播,而后通过“省内-行业间”渠道再次进行传递。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产业自动化对就业冲击的关联效应,并对制定实际的就业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校友学术论坛是岭南学院师生和优秀校友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定期邀请校友们来院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