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拔尖班赴云南昆明、澄江开展研学活动
2024年11月15-16日,岭南学院组织2023级经济学拔尖班同学赴云南昆明、澄江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拔尖班全体师生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澄江市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以及中山大学西迁澄江办学纪念苑等地,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军事历史及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西迁云南的峥嵘岁月。学院拔尖班班主任陈斯维副教授、经济班班主任沙文彪助理教授、各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行政教辅教工党支部老师以及2023级20名拔尖班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参观历史旧址,重温峥嵘岁月
11月15日,岭院一众师生先后前往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以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进行参访。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机构,培养出了朱德、叶剑英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师生们通过参观军事器械、观看历史图片和文献,深入了解了讲武堂的办学历史、军事训练及革命历程。讲武堂内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浓厚的革命氛围,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军人应有的忠诚与担当。

随后,师生们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教师,被誉为“民主堡垒”和“学术自由之岛”。学校尊重师生思想自由,鼓励创新探索,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鼎力治学,为国育才。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师生们听取了关于联大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人才的感人故事。联大师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参访师生们。
在昆明的参访活动,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两段重要篇章,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调研澄江建设,寻访中大旧址
11月16日,岭院师生一行前往参观了澄江市规划馆、抚仙湖、云南省自然博物馆、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以及中山大学西迁澄江办学纪念苑等地,不仅领略了澄江的旖旎风光、山明水秀,同时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西迁云南办学的峥嵘岁月。
首先,师生们到达了澄江市生态文明实践中心——澄江市规划馆。规划馆内介绍了云南为保护澄江抚仙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沿湖生态移民搬迁、沿湖开发项目退出、退田退塘、企业退出、厂矿退出等政策。同时,也了解到澄江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贡献,包括马房村建设成为云南省级最美乡村,朱家山村民依托高品质蓝莓产业实现致富的事迹等等。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澄江作为旅游城市和健康养生城市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紧接着,师生们游览了被称为云南第一深水湖泊的抚仙湖,感叹于水体的清澈纯净,深刻认识到了澄江为保护淡水做出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效。

午后,师生们前往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这里保存了大量寒武纪生物化石,见证了5.18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其中,1984年于帽天山发现的纳罗虫化石是澄江生物群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为生命大爆发提供了重要资料。参观结束,师生们无不赞叹自然的神奇、生命的宝贵。
随后,师生们参观了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和中山大学西迁澄江办学纪念苑。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师生们了解了中大西迁澄江的历史和各学院的办学旧址。1938年中山大学临危受命搬迁至澄江,与澄江民众守望相助。各学院零散分布于澄江县内,利用祠堂庙宇等公共建筑来进行教学活动。此外,在澄江办学期间,中大师生积极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启发民智、移风易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当地现代医学、农业生产和教育的发展。通过参观,岭院师生们对中大与澄江的这段烽火中守望相助的情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坚定了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




慰问支教老师,向榜样看齐
16日上午,岭南学院拔尖班班主任陈斯维副教授、经济班班主任沙文彪助理教授、团委书记岳美琴老师、学工组长刘相淳老师、本科生辅导员应泽园老师、党务秘书刘玲琳老师、本科教务秘书沈捷老师一行前往澄江市第二中学慰问中山大学第二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澄江支队。共青团澄江市委书记田婧、澄江市教育体育局总督学黄瑞娟、澄江二中党委书记施文论以及澄江二中团委书记董志萍亲切迎接了岭院老师并一同座谈,支教团于登昊、林雯婷老师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澄江二中党委书记施文论介绍了澄江二中办学的基本情况,并着重表扬了三位支教老师的教学成绩,肯定了他们在支教期间的表现和付出。随后,岭南学院团委书记岳美琴老师感谢了澄江市领导老师们的热情招待,并向他们介绍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从自身支教经历出发,勉励在澄江二中支教的老师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为澄江当地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澄江市委书记田婧也为大家介绍了其曾祖父与中大的历史渊源,并表示会接续祖辈与中大的情谊,与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保持密切联系,为支教老师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座谈会最后,岳美琴老师代表学院向澄江二中赠送了礼物,陈斯维副教授和沙文彪助理教授分别向支教老师们赠送了慰问品。
加强理论学习 ,担当时代重任
16日晚,全体师生召开了以“教育与责任——从抗战时期的教育迁徙到当代社会贡献”为主题的研讨会。拔尖班同学们分组依次进行讨论和发言。
在研讨会上,同学们综合历史资料和专业知识,集中讨论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和中山大学等高校迁往云南的历史选择、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山大学在澄江的支教活动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深受西南联大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先辈们的学术追求和爱国精神的鼓舞。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行动不仅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火种,还促进了我国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抗战和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各方面人才。中大和澄江的深厚情谊还在延续和发展,通过支教帮扶、协助设立医院等计划再续校地合作的华章。在动荡年代,这些高校的师生们怀抱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引领人民走向希望的明天。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作为新一代青年学生更应当以知识充实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经济学拔尖班全体同学将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加深对“六个必须坚持”丰富内涵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扛起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之望,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