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 学术岭南 | 岭南大讲堂博雅系列:数字社会转型主题讲座顺利进行
5月14日,“岭南大讲堂博雅系列”讲座第三期暨岭南学院2024年青马学堂第三次集中学习在岭南堂三楼陈荣捷讲学厅举行。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梁玉成教授主讲,以数字社会转型为主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数字社会转型与智能化转型下的社会问题演化及其治理方法。岭南学院党委副书记樊峰会、班主任助理教授沙文彪、团委书记岳美琴等莅临讲座,来自各院系的八十多位同学到场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聚焦新时代社会问题的演化进程、数字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智能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家治理的新思路四个部分。
梁教授首先介绍了社会变迁一般理论的四个维度和社会的发展演变历史,强调农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边界,如果突破边界,则会触发人与自然的矛盾。随后,梁教授从农业时代人与自然的边界过渡到人类转型到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转型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对象会随着利用能源的转型而变化。梁教授还着重讲述了中国现代化的数字转型过程,强调同近代相比,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汲取了更多经验,并应用到数字化转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讲座第二部分,梁教授以数字化经济转型为大背景,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劳动力变迁的影响,展示了人工智能暴露对各类职业的替代可能性,具体讲述了其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部分实证研究成果。梁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替代需要重复劳动的工作,也能创造与其有关的职业。梁教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在讲座第三部分,梁教授讲述了智能化转型下面临的挑战。指出在数字社会,即弱人工智能社会中,社会认知机制是去中心化的,社会隔离程度与数字社会前相比有所强化。而与此相关的是,人类在高维社会中是高度集聚的,成为数据的“目标”。个体持续不断接收数据,可能会加快社会的非大同化和深化舆论的分化程度。
在讲座第四部分,梁教授针对智能化转型中的挑战提出了国家的治理之道。梁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政府需要新策略。各级政府需要着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高维度的社会中精准识别相关目标,将自身拥有的资源投入到目标当中,有效预防和中止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要始终坚持大局意识,将去极端化落到实处,抓在细处,管在严处,为网络用户打造清朗的舆论生态环境。
讲座结束后,师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梁教授一一作了解答。梁教授根据提问,强调了人工智能具有破坏和创造双重属性的观点,提出劳动价值的重塑性与情感劳动的创新性,并以精准扶贫为例再次生动阐释精准目标识别的含义。最后,梁教授指出,同学们正处于大有作为的大好时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面对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深度思考未来,勇于面对未来,积极迎接挑战,实现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

岳美琴老师作最后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了梁教授今晚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此次讲座为广大师生认知社会打开了更为特殊的视角和感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岳老师强调,同学们既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打好物质基础,又要多走出去,经历生活、体验情感,增加情绪价值,提高数字社会下的个人竞争力。讲座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同学们在本次数字化转型主题讲座中受益匪浅。我院将始终坚持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学促干,干中有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追随时代前沿,增强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