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之留学分享 | 2016级金融学熊童悦学长

稿件来源:岭南学院校友协会 发布人:陈菊红

       校友寻访活动是岭南学院学生校友协会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在校学生代表与优秀毕业校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搭建起同学们与师兄师姐们沟通学习的平台。

       针对同学都比较关注的留学问题,本期活动的四位寻访校友均为毕业后于世界顶尖名校(QS排名前20)继续深造的优秀校友,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分享在求学、工作期间的成长经历,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学界与业界的实际情况,从而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

 

访谈概况

熊童悦校友:2016级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访谈形式:腾讯会议线上访谈

访谈人员:胡易琛 林学铭

 

访谈内容

留学相关

       留学选择

       Q:师姐好!首先是大家最好奇的问题,请问师姐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呢?

       A: 一是考虑人生体验,希望能够跳出comfort zone,感受文化撞击,趁着自己还年轻勇敢(就是想出去玩,其实);二是衡量时间成本和学习效果。英港坡的授课型硕士只有一年,但这一年时间学习时间非常紧凑,和国内专硕第一年授课、第二年实习/论文相比,学习效果类似,但又能节省一年时间,结课后的一年时间我可以全心实习或秋招。

       Q:那么为什么选择新加坡地区?有没有考虑英美港呢?

       A:从学校方面,考虑到QS排名、留学成本、气候,选择了新加坡,新加坡里选择了NTU,也主要是当时说给我们提供校内宿舍,觉得相当方便。从实习/工作方面,和香港一样,方便回国参加终面。

       前期准备

       Q:想问问师姐决定出国后为未来做出了什么样的时间规划呢?比如什么时候考IELTS,GRE或相关证书的考试?有没有列个时间线什么的?

       A:IELTS我考了2次,刚好到7分,小分6以上。准备时间非常的因人而异,我前后应该有一年的时间。建议提早规划,英语这类语言能力很难靠短期刷题提分,而且越到后期越焦虑,GMAT考试我最高分停留在第二次的680,之后反而有些疲于应付。

       Q:另外还想问的是师姐是否有找留学中介,有什么推荐和避雷,中介的花费大概是多少呢?

       A:有找留学中介,因为当时我没有考虑清楚是否留学,GPA在保研范围内,两端都在准备,仅靠自己应付不了。中介原价2w5,但有打点折。当时还是很肉疼,迫于精力不够,所以只能麻烦他们帮忙准备面试、文书。但后期看来,我不需要他们也照样能申请上坡前二。通常,他们不能真正改变你的offer结果。只能让当时焦虑的你找到一丝依靠。

       申请困难

       Q:请问师姐,您认为留学申请的难度在哪里?是不是需要非常好的文书?成功申请南洋理工大学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啥呢?尤其是Big names的实习,该怎么才能找到呢?

      A:一是GPA,这是最基本的,大一不努力,大二狂补绩点,截止到大三结束,绩点top25%。二是雅思等语言成绩,尤其是英美学校对英语要求更高些。三是实习方面,正式的实习只有国君、广发基金,此外都是些投研小黑工,确保自己面试或者PS里提及的内容是真实的即可,学校一般不会去查证你的是否正式。big names的实习一般竞争很激烈,学业成绩肯定不能差,能够standby的时间能多则多,通过熟悉的师兄师姐或同学内推也是个渠道,但这个渠道起效很大一部分还是靠前两个因素。至于文书写作技巧,你的花里胡哨的文书到时候招生官会不会看都不确定,上万的PS,可能真的不会细看,最后还是筛选你的硬性条件。

      Q:师姐觉得申请新加坡的名校时,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哪一方面呢?

      A:这些因素新加坡这边我不敢说偏向哪个,因为录取的同学并没有集中于某个方便有特长。只能说自己平衡好,实在平衡不好,那就只能突出其他方面了。过程挺辛苦,绩点、语言、实习活动、科研活动齐头并进,只能说尽力去做,不管如何,学业排第一,实习和科研可以自己美化。

      Q:新加坡的Tuition Grant 可以申请吗?

      A:Master by Courswork是没有tuition grant的。

      留学收获

      Q: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就读体验?具体来说跟在中大的学习有何不同?研究生阶段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A:在郊区,离市区好远,得做他们贼慢的地铁晃过去。我们离马来西亚甚至要比离市中心近些。学习上,会更鼓励发言、pre、讨论,NTU AE学术类的课程偏多,涉及到时间序列、stata实操等课程。研究生阶段因为疫情,也没机会出去玩耍,只能学习了。

       Q:那新加坡本地的就业机会多吗?听说政府有各种各样的就业辅助,校内也有开展专门的实习课程什么的,是否能通过导师等途径找到能长期留任的实习?

        A:本地就业机会留给外国人的并不多,但我们学院导师也会积极转发实习信息,鼓励大家投递。留任机会也有,具体不大清楚。

        选择对比

        Q:国内外读研的差别在哪里?区别很大吗?

        A:  新加坡华人较多,我们的老师也有华人老师。有些印度或本地老师的印氏英语或坡氏英语,口音上有点让人难懂,但老师们都很有意思,会很鼓励大家探讨,不管你说什么都会鼓励,当然这点国内老师其实也有做到。另一个差别就是纯粹的英文环境,而非国内部分课程为了国际化些,用英文PPT,中文授课。我们专业偏学术,国外的学术资源较国内可能更方便获取,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学术思想。

 

职业相关

      留学帮助

      Q:没有考虑过留在新加坡本地工作吗?最后为什么选择回国呢?回来之后觉得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在国内的认可度高吗?

      A:并没有考虑过,我比较恋家,另外去到坡后,感觉国内还是方便、好玩。一年制的硕士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无差别,但选择有的公司,一年制和其他硕士的base会不一样哦。你可以通过你的GPA和简历来证明你的优秀,让HR打消你读了个水硕的想法。

      求职方面

      Q:  接下来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求职问题,请问师姐是如何找到现在的工作岗位的?选择工作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选择了银行的债券交易岗而不是券商呢?

      A:我21年6月30日毕业,可以参加绝大部分公司的2020年秋招,那个时候因为疫情,广州银行面试笔试都是线上,对我们这种无法回国的很友好。工作主要考虑wlb以及广州这个城市。债券交易岗并非我秋招投报的岗位,而是进来轮岗后双向选择定岗的岗位。银行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占据大头,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方,同时也拥有远超券商、基金的体量,地位偏向于“甲方”/“买方”。也是一个很有成就感、成长性的工作,在交易熟悉后,用于了自己的头寸,就可以在可控范围内自行对市场做出判断,进行买卖,有盈亏压力,但成长性是巨大的。

      实习相关

      Q:大家现在都常为实习发愁,要怎样才能找到靠谱的能写上简历的实习呢?具体来说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在工作之前的实习经历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嘛?什么样的实习在申请时能更出众呢?

      A:实习中,最常见的就是研究院、投行、四大、少许PE/VC,这些机构工作强度都很大,在你能兼顾成绩的情况下,尽量答应mentor你可以一周三天以上,甚至周末。技能的话,office用的灵活,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工作之前相对有含金量的实习有广发基金产品设计岗、中信投行承做。和申请方向相匹配的实习才是最出众的,才能让对方信服你的动机。

      工作体会

      Q:能不能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银行的债券交易岗工作吗?强度如何?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

      A:银行的债券交易岗强度并不大,交易时间是固定的,四点半前一般就能搞定当日交易。但要想提升交易能力,是需要积极思考,主动复盘的。想要做好交易并不简单,但整体强度是要好于投行研究所四大的。选择这份工作,主要还是上文提到的成长性、wlb,以及银行在债券市场的主体地位。

      学姐嘱托

      最后,可以请师姐给我们一点建议吗?学业与生活各方面都可以。

      不要随波逐流,找寻自己的方向,让努力是带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人挤破头去的方向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辛苦,面面俱到。

      勇于试错,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对职业很迷茫,那就多找机会去实习,了解各个岗位。现在的试错,换来的是未来的确定性。

      学业成绩要保住,别瞎翘课,如果回到大一,我一定会和自己讲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