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两会 | 岭南人的声音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2024年3月11日和3月10日在北京闭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62位中大人履职本次全国两会,履行庄严承诺,贡献真知灼见。其中参加两会的岭南人6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4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位。我们截选了校友们在两会上的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郑雁雄校友:1995级世界经济硕士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香港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代表、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参加审议时表示,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7日上午到香港代表团听取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带来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对香港的关爱和嘱托,表达中央对香港由治及兴的全力支持、坚定支持,让我们倍感亲切、倍感温暖、倍感振奋。
郑雁雄指出,要深刻认识中央对去年特区工作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进一步坚定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决心意志。我们都是“同舟人”,必须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共同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同实现香港市民的整体利益和民生福祉。

李积回校友:1999级EDP
广东省阳江市工商联主席,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全国两会,李积回带来了推动全国性品牌认定标准和民族特色正装发展的两个建议。在他看来,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国性的统一品牌认证必不可缺。在李积回看来,大湾区一直以来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而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优越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
作为来自粤西阳江的一个民营企业家,李积回是大湾区自上而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良营商环境的见证者。李积回提到,如今阳江正在努力“融湾”,希望自己能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的好做法、优经验,带动粤西地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少春校友:1994级经济系硕士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代表小组会议,继续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代表团团长孙绍骋参加审议,代表团副团长王莉霞发言,林少春、杨进分别主持代表小组会议。
会议决定将关于推动内蒙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员的建议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出。

邵鸿校友:1982级政治经济学硕士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在参加九三学社界委员小组讨论时说,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加强自身建设,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孙志强校友:2016级EMBA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志强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提案》。他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融合发展方面,孙志强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性措施的供给,加强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具体到机器人产业领域,孙志强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他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创建“政产学研用金”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打破单元、组织、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新优势。
母校一直重视和关注校友们的发展,校友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施展才华,创造出斐然的成绩便是对母校最好的回馈。校友永远是母校最好的名片!奏出岭南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