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之留学分享丨2009级经济学方怡欣校友做客腾讯会议室
活动简介
校友寻访活动是岭南学院学生校友协会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在校学生代表与优秀毕业校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搭建起同学们与师兄师姐们沟通学习的平台。
针对于同学都比较关注的留学问题,本期活动的四位寻访校友均为毕业后于世界顶尖名校(QS排名前20)继续深造的优秀校友,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分享在求学、工作期间的成长经历,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学界与业界的实际情况,从而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
访谈概况
方怡欣校友:岭南学院2009级经济学专业,毕业于帝国理工大学(QS第8),现就职于摩根银行
访谈形式:腾讯会议线上访谈
访谈人员:樊晓璇 刘思良
访谈内容
—— 01留学相关 ——
Q1留学选择:请问师姐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呢?又为什么选择去英国留学而不是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呢?
方师姐:
留学原因:希望能够有国外学习的经历,拓宽自己的视野。
留学地点:取决于个人目的。希望读完能够留在国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更适合。如果只是想比较快拿到学位,英国是好的选择。因为英国研究生在我的那个时候是一年,美国的话是一年或者两年。
Q2前期准备:请问师姐在选择留学时,在校的基本一个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决定留学后,是如何定位目标学校以及专业?
方师姐:
基本情况:当时在校成绩不错,并且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语言考试都较早完成。
定位学校专业:因为比较看重学校的排名,所以只申请了排名比较前的四家学校。但这个取决于大家的想法,如果愿意多申请一些,不是坏事。我选择了经济专业。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经济和金融专业的人最后选择出国的比较多,可能好申请一点。
Q3中介选择:请问学姐当时是否选择了留学中介,您觉得对您申请帮助如何?
方师姐:
留学机构没有对我提供很大帮助,我发现自己其实基本已经把留学机构要做的东西做了90%。比如说选学校,可以在官网上了解信息和申请时间流程,自己可以完成。中介的帮助可能是在修改文书,但是毕竟它是一个批量生产的过程,帮改的文书方面不一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最后还是我自己修改为主。后面提交申请,也是自己完成。所以从头到尾,它其实没有帮我做到特别多。
如果希望能够有人帮你看一下文书,可以单独找人或者机构帮你。当然这个是基于首先你对自己要申请的专业和学校比较明确的情况下。但如果有的同学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申请什么,属于没有搜集太多信息时候,那中介能够给你提供这些方面一些基本分析和帮助。也可以通过比如说去问一些学姐师兄、朋友,去获得信息。
Q4申请困难:请问师姐,您认为留学申请的难度在哪里?
方师姐:
搜集学校不困难,困难更多是心理层面。你对自己水平一开始未必有很清晰了解,但如果你认真开始把事情一步步走下去,会发现没有那么复杂。
Q5留学收获:请问师姐在国外的留学经历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呢?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帝国理工大学的就读体验?
方师姐:
最大的收获是视野的开拓。课本上的知识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国外生活学习的体验。它会给你一些认知上的拓展。当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某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是不会有这个意识的,只有自己去体验、感受,才能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我认知以外的东西。
其次是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外面生活会承受一定的压力,比如说又要学习,还要找工作,然后又在国外。这些压力能让你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Q6选择对比:请问师姐,您认为国内外读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读完研后,您是如何选择回国发展还是留在国外发展?
方师姐:
在国外读研时间比较短,就会导致你在那一年里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去读书的时候是9月份,如果想一毕业就能直接工作的话,9月份刚开学我就要马上投简历,参加秋招,明年七八月以后就可以入职。我当时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只是开始过去适应学习。我是到了第一个学期快读完才开始比较认真找工作的。在国外读一年的研究生,如果想无缝衔接的话,真的是要一开始就赶快找工作,一边找一边读书。如果在国内读研的话,我的同学都会一边读研,直接一边实习。比如一个星期去券商实习三天,做半年到一年,毕业就直接入职。但是在国外,因为读书压力比较大,读研时间比较短,课程任务密集,我顾得过来读书,就顾不过来实习。所以其实也会出现一个情况,在内地读研的同学,可能他毕业后就找到工作,然后你在国外的同学没有工作。当然国外也有一批人,一到那里就开始找工作,对他们来说,可能很快毕业后也能找到工作。
—— 02职业相关 ——
Q1留学帮助:在学术准备和实践经历的方面,您认为您在帝国理工大学的留学经历对您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方师姐:
国际的投行,招聘的时候还是会看学校的排名之类,我的学历可能就等于是能够进入这种国际投行的一个敲门砖。
经历方面,学习经济学的内容没有很多的被应用在现在的工作当中,从知识层面来讲,以前学的衍生品知识比较有用。留学中语言上的锻炼对我对工作也有帮助,在国外的时候,很多小组作业,强制把我们和外国人放在一起,要一起做很多的presentation和project,就是在这种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后来工作的时候会比较习惯全英的环境。
Q2适应环境:师姐,能分享一下您入职摩根的过程吗?您在摩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与在入职之前预想的不太一样的地方,然后你是怎样去适应的呢?
方师姐:
入职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当时面试完后,我要去的那个组突然不招人了,中间又等了大概一两个月。我被推荐到了第二个组,最后拿到了第二个组的offer。
我比较喜欢人际关系简单、高效率的地方,感受一轮以后我觉得外资比较适合我。我去了之后发现摩根比较注重效率,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我并没有就是觉得说特别难的去适应什么的,但是当然有很多东西新的要学。
Q3工作体会:在国际四大投行之一的大摩工作,师姐您有什么体会吗?可以分享一下日常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氛围吗?
方师姐:
工作强度:总体来讲,是比较高的,大家以效率为主。
工作氛围:总体来讲,大家之间还是非常互相尊重的。人和人之间你会感觉到是比较平等的,大家也是比较愿意帮助你给你成长的机会。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职场上面的那种的斗争和人际的关系的复杂。
Q4工作内容:请问师姐,可以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您在投行合规相关的具体工作吗?
方师姐:
在香港或者说在国外的这些投行里,合规规章它会分得比较细,我做的是比较小的一个方向,比较精,比较专,但是你在内地的合规可能就是你什么都做一点,好处就是比较广泛。在香港这边,我是看一些和交易相关的东西,就比如说交易员他要做一些交易,然后因为有一些条例的限制,他就要来问我拿批准,我就要去看他做这个交易是不是违反了什么规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不能批。
第二个方面,我负责的合规是整个亚洲的,每个国家都会有它的条例,而且会时不时更新,我就要去看这个条例在更新以后,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是否还合规合法的。
第三方面就是一些项目相关,比如说公司想要交一个新的产品,那它肯定会涉及很多方面,交易所就会有些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说境外的和境内的,有一些东西可能有些条件你必须达到了,你才可以做。
Q5就业要求:请问师姐,您觉得应届生或者研究生去投行工作,尤其是像大摩这种国际领先的投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学历组成呢?什么样的经历会是比较大的加分项呢?
方师姐:
首先,绩点不能太差;其次,英语比较重要,在跟别人交流、做事情的过程当中英语重要性都有体现。另一方面,实习可能也很重要,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实习会加分不少。不同的实习也带来不同的人生的体验。但是一些更加相关的实习,可能会对之后面试这个行业还是会更加有利一点。
Q6实习规划:师姐,您在面试实习之前,你会做一些怎样的准备?比如说会不会提前看一些关于面试的问题?
方师姐:
比较好的方法是你和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利用好职业发展的老师提供的帮助。知道自己在哪个面试环节的不足,可以有意识地去改变。
—— 03学姐嘱托 ——
Q最后,可以请学姐给我们一点建议吗?学业与生活各方面都可以(对本科生和研究生)
方师姐:
第一点是如果你能够早点想清楚自己的路,就可以比较早开始往那个方向走。但是如果你不能很早找到方向,也不用太焦虑。你积累好了,时间到了,我相信该你得的东西,它最后还会是你的。
另外一点就是多交流,比如说你们和同学之间,或者说你们和师兄师姐之间,或者是说其他朋友之间。一个人的认知的是很有限的,如果你能够通过和别人聊天,知道更多的资讯的话,对于拓宽视野很好。不要吝啬于分享自己知道的东西,你给别人的时候,可能别人会给回你。
第三点是心态的调整。你到后面会发现考第一的同学,未必是以后工作最好的同学。甚至我身边的一些同事未必是一个名校的,但是他工作能力很强。所以你的心态要调整好。你要乐于分享,不要产生嫉妒的心理,如果别人很好的话,你就尽量多去交流学习。
你一定要保持一个很乐观的心态,这个心态无论是你在找实习、找工作或申请学校,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我觉得都还能够帮到你。我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告诉你们,你通过你的努力和坚持,还是能够去实现一些东西的,就不要觉得别人告诉你工作很难找,别人都是靠关系或者怎么样,然后你就觉得说那我好像就不行。你要先去相信它,尝试它,然后就可以成为它。一定要坚持,终究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