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学校党代会 | 深耕社会、实践涵养,培养引领未来的经济学领军人才——岭南学院“走进社会”系列调研活动
导语: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要勇担使命,以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一流大学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其核心在于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经济学既是基础理论学科,需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又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实践学科,不仅要国际交流合作,吸收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需要站稳中国立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就要求经济学科培养的人才既需要解决宏观微观经济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深入关注,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实践精神。岭南学院党委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质量培养路径,长期深挖立德树人实践内涵,从2013年起的“走进社会”系列调研活动正是学院十年来实践育人探索成果的集中体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根据经济学科特点从2012年起积极推进实践育人,经过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造性、能够引领未来的经济学领军人才。在知识层面,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升,让学生不仅在所选择的专业里、系里学,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更能掌握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不同基础学科和领域的入门教育;在技能层面,不仅培养学生的沟通、写作、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力、领导力;在家国情怀层面,重在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感;在整合性学习层面,通过综合能力、通识和专业的贯通培养,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技能和社会责任应用于新的复杂环境,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2013年以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连续十年开展“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系列活动。在学院党委统一部署下,专业老师科学设计课程并全程指导,全体大二本科生利用暑假时间,赴广东乡镇地区进行社会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资源的使用情况,聚焦广东农村现实,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经过十年的培育,此项活动已成为我院实践育人品牌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扎根中国大地:调研+公益
“走进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粤东、粤西、粤北的农村地区,覆盖范围广泛。调研期间,学院学生进驻当地中小学学习生活,对当地村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每个调研团队除了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农村金融调研任务外,更要就当地教育、金融、生产、地方发展等领域的社会问题展开自主调研并给出具有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同时,调研团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策划、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项目,以自身力量,切实造福当地学生、居民。

出发
到达


与志愿者交流

和志愿者交流

和当地学生一起运动
调研支队讨论会
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目标+成果
“走进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以培养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为核心目标,推动学生走进社会,真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切实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深入农村调研,激发同学们对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关注与关怀的敏感度,并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一方面,通过学院党委组织专业老师科学设计的田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提高学生科研主动性,全程采取研究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成因。最后通过科学分析调研结果,透视农村现状,服务地方发展撰写理论扎实、方法严谨、支撑材料充分的高水平研究报告,并在学院党委组织专业老师修改完善后呈交调研地相关部门,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农户访谈

农户访谈

农户访谈

农户访谈
家国情怀:收获+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