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龙朝晖副教授和少数民族同胞组建爱心送餐队伍,助力海珠区疫情防控

发布人:陈菊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龙朝晖副教授和广州市海珠区政协三位少数民族委员,各尽所能,支援海珠区抗疫。海珠区统战部对他们的民族团结战疫进行报道,广东省民宗委、广州市民宗局、《广州日报》发布了该报道。

 

       “今天有羊肉汤,大家赶紧来吃饭!”临近中午,韩进财、龙朝晖、米文刚、徐明等人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海珠区凤阳街道凤和社区15网格,热情地招呼从早上7点就上岗工作的疫情防控人员吃午饭。

       近日,海珠区出现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牵动着市民的心。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的族胞们也商量着怎样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来自青海的撒拉族群众韩进财在海珠区开了家拉面店,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段时间小店不设堂食,只能外卖。生意少了,他却闲不下来,看到社区疫情防控人员没日没夜的工作,就寻思着给他们送点吃的吧。龙朝晖、米文刚、徐明等人一听,大家都很赞成,决定一起来做。

       苗族的龙朝晖是中山大学副教授,回族的米文刚、满族的徐明本职工作本身也挺忙,面对疫情,他们出钱出力组成了一支爱心送餐队伍,从10月27日起,每天免费送40份午餐到疫情防控一线。牛肉拉面、饺子、臊子面、羊肉泡馍、炒饭……为让防控工作人员吃得卫生健康、吃得有营养,韩进财每天精心准备,变着花样儿做饭。龙朝晖、米文刚、徐明等人抽空轮流帮忙送餐,清点餐数、打包装车、分发食盒,当上外卖骑手,虽然过去从没做过,却干劲十足。

       凤和社区15网格的疫情防控人员小印说:“感谢少数民族兄弟的爱心午餐,让我增添了坚守一线的力量。”龙朝晖表示:“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人民要手挽手、心连心,共同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

龙朝晖副教授(中)与送餐队伍成员和疫情防控人员

       小小爱心餐、浓浓民族情,承载着各族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关心爱护,体现了海珠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之花在抗疫一线绚丽绽放。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苗族同胞龙朝晖祖籍湖南湘西,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还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撒拉族同胞韩进财阿訇来自青海循化,是循化驻广办主任;回族同胞米文刚阿訇祖籍山东,是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满族同胞徐明先生祖籍东北,是广州市满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他们四人是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少数民族委员,今年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开会协商,联合提出一项海珠区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关于建设民族特色主题公园的建议”,并经常商量开展一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

       广州市海珠区发生疫情以来,许多地区实行封控管理,区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四人了解到,海珠区民宗局驻点干部一天在封控区工作16小时,开会至深夜,甚至通宵加班。

       作为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的成员,龙朝晖和韩进财 、米文刚 、徐明决定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工作,支援战疫。海珠区统战部对他们的慈善之举进行报道,广东省民宗委、广州市民宗局、《广州日报》发布了该报道。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支持区防疫战疫,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龙朝晖副教授就撰写战疫文章《引导企业用好税收政策,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经济网-理论频道”发表,引导企业捐款捐物,进行税收筹划,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随后,光明日报、光明网和南京大学共同设计发布“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对文章质量、传播力和影响力等进行科学评价。2020年2月,《引导企业用好税收政策,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文入选“全国思想理论网络文章月度影响力TOP100排行榜”。2020年3月,海珠区委统战部转发了这篇文章,鼓励企业行动起来,积极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