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2022年 “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五:中山大学派驻对口扶贫干部及支教学生讲座
“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
为了增强学院本科生对我国农村现状与发展的了解与认识,自2013年起,岭南学院通过设置一门核心必修课程《社会调研与实践》,围绕“走进社会—广东农村金融调研”主题,每年暑假期间组织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实地社会调研。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学院2018级、2019级本科生的“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采取线上课程和课后研讨的方式开展。
本次活动全程共计5天,每天上午由学院特邀讲座嘉宾进行专题讲座,下午由我院二十位教师(及助教)带队,组织学生围绕相应的专题分组讨论分享。为了让同学们尽可能全面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研究前沿进展和我国特别是广东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多角度全景式学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学院特别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团队、暨南大学冯帅章教授团队、广东农村研究院万忠研究员团队、四位中山大学派驻对口扶贫点的扶贫干部、三位岭南学院优秀支教学生等,开展多主题、多层次的农业农村专题讲座。
2022年3月13日与19日,学院特邀四位中山大学派驻对口扶贫点的扶贫干部和三位岭南学院优秀支教学生,从多角度全景式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同时,嘉宾们也从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社会力量等领域向同学们展示为助推帮扶地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所贡献的“中大力量”。
会议由岭南学院刘彦初副院长与本科项目主任李兵副教授主持。2018级、2019级全体本科生、带队老师、课程助教、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等共约6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锐书记
► 中山大学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 讲座题目:《“大村一业 小村一品”—中山大学粤北山区精准扶贫实践》

李锐书记精彩讲座分享剪影
李锐书记于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曾担任中山大学驻连州市柯木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他首先给大家梳理了我国持续八年的脱贫攻坚战时间轴,从总动员到决战决胜的中国奇迹。在宏观层面上了解我国的减贫工作成果后,李书记通过分享他在柯木湾村的扶贫工作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中山大学在广东省的帮扶脱贫工作成就。透过李书记的讲述,同学们看到了柯木湾村在帮扶后脱胎换骨的改变:从缺发展、缺产业、缺收入、缺保障到成功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60倍增长、人均收入增长超过6倍、村居环境全面改善等。最后,李书记分享了团队的帮扶经验,总结为四个大点——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村建为保障,并向同学们强调了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农村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王克副处长
► 中山大学总务部房产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讲座题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王克副处长精彩讲座分享剪影
王克副处长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曾挂职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副县长。他首先为同学们在宏观层面阐述了脱贫攻坚的内容,随后从国际视角观察讲解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贫困现象和问题本质,强调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中的4项困难与挑战——老少边穷集于一身、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新冠疫情。随后他通过凤庆县的案例介绍了中山大学帮扶贫困地区的具体举措,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的行政资源、数据技术和管理技术精准扶贫,在医疗、教育、党建、新闻媒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澍德老师
►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人事党务秘书
► 讲座题目:《照亮青春底色的扶贫之路——云南省凤庆县红塘村驻村工作汇报》

蓝澍德老师精彩讲座分享剪影
蓝澍德老师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曾赴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红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向同学们讲述了我校为什么做这么些扶贫工作,在工作中具体做了什么成果,以及扶贫工作还可以做到什么。通过解析中国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扶贫工作背景,同学们了解了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明悟了高校减贫工作的由来和发展。再通过红塘村脱贫攻坚的驻村帮扶工作案例“以党建为根本、以教育为抓手、以产业为动能、以机制为保障”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了高校团队在扶贫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如何能够利用已探索出的长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且交叉点优势,更好得服务乡村振兴。
刘嘉老师
► 中山大学党委保卫部政治保卫办公室主管
► 讲座题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驻村帮扶粤北省定贫困村的思考与实践》

刘嘉老师精彩讲座分享剪影
刘嘉老师曾于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担任中山大学驻连州市柯木湾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他先由视频引入,向同学们展现了帮扶柯木湾村的工作经历和显著的帮扶成果,随后介绍了脱贫攻坚的思想和要义,强调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找准扶贫对象,摸清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再从柯木湾村扶贫的实际工作内容出发,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核心问题的角度介绍扶贫工作经验。
首先要面对的是扶持谁的问题,其核心工作内容为按照广东省给定的扶贫要求开展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而谁来扶则是中山大学作为中直驻粤单位,加入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脱贫三年攻坚相对贫困村定点帮扶行列的原因之一,学校党政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定点帮扶小组,利用高校的科技、文化、医疗优势,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意和真金白银。至于“怎么扶”,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要摸清村子里的贫困状况,制度先行,用好户建资金,做好保障性、造血式的扶贫,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最后是“如何退”的问题,对于贫困户的逐户销号,要设定时间表,实现脱贫到人,有序退出,摘帽不摘政策。
王钰冰学姐、刘玲琳学姐、肖艾琳学姐
► 王钰冰:岭南学院2020级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生,2017年在云南澄江支教一年
刘玲琳:岭南学院2020级世界经济学专业硕士,2019年在云南凤庆支教一年
肖艾琳:岭南学院2017级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正在西藏林芝支教
► 讲座题目:《Education for Service:支教对人生选择的影响与启发》

王钰冰、刘玲琳、肖艾琳学姐精彩讲座分享剪影
三位学姐分别从亲身支教经历出发,从日常教学、行政管理、社会公益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她们在支教实践中的所学、所思及所得,让同学们对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情况和困境有了真实的了解。她们进一步提到,在支教过程中不仅帮助当地学生获得知识,还引导他们好学求知,做到“不仅要教学,更要扶志”。
三位学姐的丰富支教经历分享也激发了一些同学对于支教工作的热情。在自由提问环节,许多同学展现了对于支教工作的兴趣,期待能参与其中并且贡献自己的力量。
截至2019年,学院连续七年开展该实践活动,每一次调研都会完成近百户农户的走访任务,收集到1000多份有效问卷,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全面地了解到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融资筹资需求和当地金融发展情况。返校后,下乡学生合作完成数据整合和报告撰写,将自身在农村的所见所闻,结合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调研成果,反映当地金融状况,形成总结报告后,学院编制年度《广东农村发展蓝皮书》,迄今已编辑7卷。
2021年,学院《“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第二课堂教学成果》项目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在全国经济学类本科教育改革研究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