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回顾】林建浩:“中山大学新的百年征程,岭南学院必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山珠水,世纪中大,百载风华再绽光辉
作育英才,荣光岭南,三十五载薪火传承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
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
各界来宾、岭南学院海内外校友
师生代表齐聚康乐园
回首峥嵘岁月,展望崭新篇章
让我们一同回顾大会中的
难忘瞬间与精彩发言
凝聚力量,开创岭南学院新辉煌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 林建浩
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建设100周年暨岭南学院成立35周年,一起分享岭南人的光荣与喜悦。我谨代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学院董事会和各界朋友们,向各个时期为学院竭诚奉献的师生员工,向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广大校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百年来,中山大学经济学科践行着孙中山先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使命期待,发时代之先声,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王亚南、梁方仲、邹至庄、张卓元、白钦先、王则柯、舒元、陈云贤、王珺、洪瀚、陈晖等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先后在此任教、求学,可谓星光熠熠,名家辈出。
此时此刻,我们一起重温中山大学经济学科走过的百年峥嵘岁月。
——1924年,中山大学自创办伊始便成立有经济学系。
——1928年,私立岭南大学创办商学院,下设有经济学系。
——1952年,国立中山大学与私立岭南大学合并成立新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师资力量得到显著增强。
——但是,1953年,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师生被调整至中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等院校,学校仅保留“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科的发展进入沉寂期。
——1970年,暨南大学停办,100多位经济学科教师被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72年开始恢复本科招生。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100多位经济学科教师又离开中大。
然而,动荡之下的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并没有停滞,在马列部政治经济学师资为主的基础上,继续经济学科的建设。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的中山大学经济学科基础薄弱,在很长一段时间连一个博士点都没有。我们没有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武大、厦大这些经济学科传统院校的地位,更没有众多财经类院校举全校之力办一个学科的投入。
1989年,岭南学院正式成立,中山大学经济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岭南学院始终秉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以“作育英才,服务社会”为使命,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经济学的课程改革和国际化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突破,逐渐崛起成为经济学界的重要力量。
35年来,岭南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1998年获得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经济学科办学体系。
35年来,岭南学院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了中大智慧。从参与“价格与价值”讨论,到“经济专业镇”等概念的提出,再到“中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学院致力于推动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将中国实践与国际学术前沿相结合,推动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35年来,岭南学院引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学院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学院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他们在全球知名学府担任教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国际机构等输送了众多领军人才,杰出校友遍布全球各地。
35年来,岭南学院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与MIT、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连续多年在美国举办岭南国际论坛,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做出独特贡献。
回顾岭南学院的发展史,岭南人展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了顶天立地的担当。今天,当我们欢聚在此庆祝学院成立35周年之际,我们深深地怀念那些为学院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老学长们;我们衷心地感谢那些对学院发展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们;我们特别要向为学院的进步和发展勤奋工作、敬业奉献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当前,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加需要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我们能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打破常规、前瞻布局,决定了岭南学院的发展能否实现飞跃。
我们将在人才培养上做好文章。岭南学院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不断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我们将在学术创新上做好文章。岭南学院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不断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积极构建中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我们将在人才引育上做好文章。岭南学院将聚焦经济学科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布局,把人才引进和培育与学院事业发展的最新导向统一起来。引导和支持学院教师成长为学术大家、教学名师,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我们将在国际合作上做好文章。岭南学院将进一步强化与欧美顶尖院校的合作网络,扩展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合作版图。主动融入全球顶尖人才教育网络,用好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对于岭南学院而言,我们应该大胆地去畅想未来,做好规划,凝聚力量,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相信,在学校的领导下,在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学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岭南学院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山大学新的百年征程,岭南学院必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