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一一岭院师生的高州实践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在专题《受访大学生期待怎样的“社会课堂”》中报道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师生到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柏桥村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教师朱传奇、学生张芃林接受记者采访。

来到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柏桥村调研的第一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2级本科生张芃林就遇到一个大挑战:“柏桥村下辖的18个自然村,卫星地图上少标记了6个。”为了了解清楚情况,她和队员们分头打电话找村委会主任一一确认村子的位置,还画了一张村落分布“地图”。第二天,由她担任组长的23人小队分成了6个小组,分头扎进了各个村。据张芃林介绍,自2013年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便开始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广东农村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农户的经济、生活等情况,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她说:“以前的我没能深入接触科研,也没有想好未来的方向,但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了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走访,我发现村民们对医疗保险的认识普遍不足,不少人认为医疗保险是骗钱的或理财产品,这就为未来想要深耕保险或是医疗行业的同学们补充了现实受众的视角。他们实地了解了村民的想法和需求,未来或许就能更好地设计出一个他们能负担得起、又方便他们理解的产品。”
学校在出行前组织的培训,就曾给张芃林帮了大忙。“如今,正处在龙眼收获的关键时期,村民们很忙,我们要调查的内容又非常多,再加上这里大部分村民讲客家话,因为听不懂,我们经常遭到拒绝。”指导老师告诉她,调研中要把问卷的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比如别问农民“您家劳动收入多少”,要直接问“你们家荔枝卖多少钱”。成功走进第一户农民家之后,张芃林逐渐自信起来,现在他们已经收集了30份问卷,为后续的分析研究积累了一定基础。

朱传奇副教授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带队老师之一,他表示,学院希望通过调研活动增进他们对中国国情和农村情况的了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的思考。“此外,学生们如果未来作为乡村振兴的政策设计者、参与者,这次调研也能给他们带来一定启发和参考。”朱传奇说。

朱传奇表示,真正好的调研并不是“看几个展板”,而是让学生实地深入农村。通过真实的走访,不管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学习动力,都“有些东西能够进入头脑里”。他希望学生们不要沉迷在数据里,而要记得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个认真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