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观点75 | 焦倩等:最优树状结构竞赛设计问题和赢者通吃现象

发布人:陈菊红

      我院焦倩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合作论文“Optimal Tree Contest Design and Winner-Take-All”于2025年2月被经济学博弈论领域国际顶级期刊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正式接收发表。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期刊创办于1989年,是Game Theory Society(博弈论学会)两大会刊之一,由Elsevier(爱思唯尔)学术出版公司出版。

2025年5月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主要内容

      本研究聚焦于树状结构多阶段分组淘汰赛的最优竞争机制设计问题,深入探讨了竞赛架构与奖励结构的协同优化机制。与现有文献多局限于单一维度的研究(即固定竞赛架构下的奖励结构设计或既定奖励结构下的竞赛架构设计)不同,本研究创新性地将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拓展了竞争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边界。

 

      通过系统研究树状结构多阶段竞赛,本研究发现:在既定竞赛架构下,若目标是最大化参赛者的总投入水平,则最优奖励机制应将全部奖金预算集中配置于某一特定比赛(即关键局)。特别地,当竞赛架构呈对称性时,关键局必然位于决赛阶段。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竞赛组织者同时具备对竞赛架构与奖励结构的设计权时,最优奖励规则将呈现“赢者通吃”的特征。此外,为精确求解最优竞赛架构,本研究创新性地运用动态规划与数学归纳法,成功推导出优化后总投入水平的紧上界。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建立新的分析框架,拓展了Gradstein和Konrad(1999)的经典研究范式;其次,揭示了最优竞赛架构与竞赛噪声水平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为竞赛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学术界对于"是否应在比赛中途设置奖金"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也为竞标、销售竞赛等竞争性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机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焦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实验班,获经济学与数学双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受邹至庄奖学金资助),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近期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权威期刊,以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曾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其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