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观点61|刘晓玲等:高管校友网络与公司违约风险——基于社会信任的分析
我院刘晓玲助理教授与浙江工业大学陈胜蓝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慧副教授合作的论文《高管校友网络与公司违约风险——基于社会信任的分析》于2023年9月在《经济学(季刊)》发表。

1. 研究背景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奇迹之谜”。尝试解析中国独具特色经济增长机制的一些研究强调政府的作用,如地方官员以类似“锦标赛”的方式增强了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周黎安,2004)。然而,这些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在正式制度相对缺乏、银行信贷配给严重及产权保护制度薄弱等情形下,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如何不断发展和增强,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部分。这意味着传统研究很可能忽视或者低估了基于中国土壤产生的非正式制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性基础作用。Nee and Opper(2012)指出中国企业家逐渐建立起的关系网络及内嵌于网络中的信任、资源和信息培育了企业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据此,本文从对公司具有极大破坏性的视角——违约风险,考察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任、资源和信息如何发挥作用。
违约是公司生命周期中最具破坏力的事件,通过资产强制拍卖直接影响公司的存续和发展。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巨大破坏效应,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公司违约的成本(Glover,2016)、影响因素(Brogaard et al.,2017;孟庆斌等,2019)及溢出效应(Bernstein et al.,2019)。社会关系网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对公司违约风险产生影响:第一,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声誉损失施加成本促进诚信交易,减少欺诈行为(Bengtsson and Hsu,2015)。第二,社会网络可以降低彼此之间的监管和交易成本,促进公司之间的交易和合作(Houston et al.,2018)。第三,社会网络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并赋予信息更高的可靠性和价值(申宇等,2015;彭聪等,2020)。因此,本文预测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其违约风险。
2. 研究方法及发现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在高管校友网络中的位置如何影响其违约风险。具体而言,本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研究(Freeman,1977),基于公司高管的教育背景信息构建了公司之间的社会网络并计算公司的网络中心度,参照Bharath and Shumway(2008)的方法估算公司违约风险。研究结果发现网络中心度与公司违约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在校友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公司,其违约风险相对较低。例如,公司度中心度每提高1个标准差,违约风险下降约21.93%。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干扰,本文基于中国政府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及上市公司高管的入校时间信息构建工具变量。结果表明在缓解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基本结果仍然存在。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剖析驱动网络中心度与公司违约风险之间关系的三种渠道,结果表明共担风险提高信贷可获得性、建立交易关系增加商业信用使用及共享价值信息改善投资效率是校友关系网络降低公司违约风险的重要渠道。
3. 研究贡献
本文研究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考察了嵌入在校友关系网络中的信任、资源和信息影响公司违约风险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存续和发展的中间渠道,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揭开中国经济奇迹之谜的谜底。
第二,本文贡献于社会网络的潜在价值研究。本文关注公司高管的校友关系,发现嵌入在这一社会网络中的信任、资源和信息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违约风险。这一发现有助于加强对公司高管关系网络经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公司决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三,本文贡献于公司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考察影响公司违约风险的一项重要因素:高管校友关系网络。研究结果对于公司高管降低违约风险、维持公司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晓玲
助理教授
公司金融教研室
刘晓玲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公司金融教研室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与公司金融,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世界经济》《金融研究》,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