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我院赵昌文教授在“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编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5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人民日报社和中共江苏省委主办,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承办的“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理论座谈会上,与会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今天摘要刊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编 者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赵昌文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抓住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会倒逼绿色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我国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机遇,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的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要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摊薄科技创新成本,更快推动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应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坚实支撑。要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创新。与时俱进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