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力量 | 她在支教岗位这样上演“变脸”技能
李媛,女,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2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23级金融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服务于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担任高一年级历史教师。期间,获评百色市“青年岗位能手”、隆林县“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隆林中学“优秀教师”。

李媛在中山大学
2022年的夏天,李媛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离开康乐园的红墙绿瓦,拥抱祖国的江山人民,来到广西百色隆林县,开启她一年不长却一生难忘的支教生涯。一年来,她立足地情、校情、学情,修炼出精湛的“变脸”技能,将之精准服务于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出实招,干实事,创实效。

李媛在“青马工程”西部计划专项驻村锻炼
“变脸”技能一:“一秒上课”
“变脸”艺术,体现在“一秒上课”时的严肃活泼。课堂上,李媛承担高一年级三个行政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获得备课组教学成果第一名,任教三个班级的平均分与及格率在历次考试中均数一数二,任教学生会考合格率100%。

表:任教班级历次考试成绩排名
“一秒上课”,是上课前的情绪“脸谱”准备。根据学业基础,她所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层次。三种截然不同的学情也意味着,同样一节课,别人准备一遍的,她需要准备三遍,讲授三遍。无论备课到多晚,批改作业到多晚,筹备活动到多晚,走进教室的那刻起,她总会展现出无比饱满的热情与充足的干劲。2022年12月,学校突发校园疫情,许多教室只剩下零星的在校学生。疫情期间,她始终坚持,只要有一名学生在校,就必须教下去,在学校通知停课放假前,没有缺过一节课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教学任务。12月22日冬至当天,还给依然坚持留校学习的学生送上慰问礼物。“李媛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播知识,还向我们传递温暖,疫情时的慰问将成为我高中阶段最难忘的事情之一。”

李媛在授课
“一秒上课”,是上课时的情绪“脸谱”管理。她用影像鉴赏、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形式讲好每一堂课,引领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也会和学生分享她自己成长故事,讲一讲奋进一流,勇立潮头的母校中山大学,讲一讲一望无际,风吹麦浪的家乡华北小城,将无限的远方拉近到他们眼前,将梦想的种子埋在他们心里。她的课堂上,活泼形式与严肃内容完美结合,该肯定表扬“唱红脸”的时候绝不吝啬,该批评教育“唱白脸”的时候也绝不含糊。“我很喜欢听李媛老师上课,那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讲课风格。”

李媛与学生在一起
“变脸”技能二:“一秒下课”
“变脸”艺术,体现在“一秒下课”后的生动有趣。课堂外,李媛不局限于做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更是学生的学生。
做学生的老师,她与队友一起,搭建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山区精准育人体系,从保障期、引领期、激励期全周期发力,以多元化、青春化、个性化的精品服务项目引领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其中,她主要负责助学项目,统筹申请学生的报名、考察、复核,负责慈善款项的收款、请款、发放与资助学生的跟踪、评价、反馈。该项目累计摸排学生近千名,拟建档入库近150人,已资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66人,协调爱心助学金13万余元。此外,团队还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悦读计划”,“领航员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青心·倾心”树洞等工作。

李媛负责的助学项目
做学生的朋友,她将自己的青春与学生的青春充分交织碰撞,育人路径持续拓宽,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广阔校园,走进日常生活。她不仅参与了运动会、合唱比赛、跑操比赛等学生每一场重要的校园仪式,还和学生一起谈心、谈话,一起进饭堂、回宿舍,一起跑步、打球……慢慢地,她和学生的默契与信任建立了起来,之间的聊天不再局限于课业知识。学生不仅在考试退步、学习迷茫时会向她请教,在遇到校园轶事,生活烦恼,甚至发生情感悸动时也会找她诉说。越来越多的学生亲切地叫她“媛媛”、“媛姐”、“姐”,敢于对她讲出更多真心话,主动邀请她关注自己的社交账号,真正对她开放“朋友圈”,把她当作“自己人”。

李媛与学生的部分书信交流
做学生的学生,她也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当听到学生这样分享自己的心愿,“我是一名留守儿童,家里并不是很有钱,但是我想拥有一座图书馆,因为精神的富足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书读,我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样讲述自己的幸运,“我觉得我很幸运,虽然很早就失去了爸爸,但至少我还有妈妈”;这样度过自己的假期,“我应该会去上山砍柴,帮爷爷奶奶减轻一些负担”;这样树立自己的理想,“我想成为像李媛老师一样的支教老师”……她很感动,也很愧疚,感动于学生的质朴、善良、勇敢、坚强,愧疚于个人力量的渺小,一年时间的短暂。事实上,一年里,她也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学生教她以热情、以真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脸”虽变 “心”不变
“变脸”技能的背后,是李媛对支教老师这一身份角色的精准把握。“变脸”技能,变的是“脸”,不变的是“心”,是她上好每一堂课的耐心,是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是她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决心。
于她而言,一年支教事,是每一节历史课堂上的激扬;是每一次考试测验后欣慰;是每一项精品服务项目的落地;是每一声来自学生的问候;是每一场与学生的交谈;是每一步在大山深处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是每一滴在五彩隆林洒下的洋洋洒洒的汗水……每一个不能再平凡的瞬间,拼凑出这一年不长的时间,勾勒出这一生难忘的故事。

李媛在支教行前
故事里,隆林早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隆林中学的学生早已成为她的持续牵挂。她将永远铭记并感恩这一切,并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