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4月8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机构主办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2022)在中山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真理力量。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其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深刻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推动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经济学思想,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科学思想体系。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蓉表示,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表示,加快构建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更是中国经济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能够更高程度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的发展,应该具有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需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发展特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高质量发展的人本逻辑,只有依照人本逻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并能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他看来,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政应是民生财政,现代财政需要跳出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逻辑,转向更具包容性的人本逻辑,依靠人力资本的活跃性、创新性、创造性,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关于如何做好国内大循环,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其次,要以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以新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最后,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引领创造伟大实践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2022年12月7日,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陈甬军表示,提出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陈甬军认为,结构互补是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必要条件,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实践发展创造了充分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伟大实践。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担当可以表述为“四个新”,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路径、“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打造全球经济的新增长极。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表现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球新经济发展策源地;推进规则对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构筑“一带一路”建设支撑,增强联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增进湾区民生福祉,建设“人民至上”的生态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