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2022年 “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系列报道六:课程助教感言精选

发布人:陈菊红

“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

        为了增强学院本科生对我国农村现状与发展的了解与认识,自2013年起,岭南学院通过设置一门核心必修课程《社会调研与实践》,围绕“走进社会—广东农村金融调研”主题,每年暑假期间组织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实地社会调研。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学院2018级、2019级本科生的“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采取线上课程和课后研讨的方式开展。

        本次活动全程共计5天,每天上午由学院特邀讲座嘉宾进行专题讲座,下午由我院二十位教师(及助教)带队,组织学生围绕相应的专题分组讨论分享。为了让同学们尽可能全面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研究前沿进展和我国特别是广东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多角度全景式学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学院特别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团队、暨南大学冯帅章教授团队、广东农村研究院万忠研究员团队、四位中山大学派驻对口扶贫点的扶贫干部、三位岭南学院优秀支教学生等,开展多主题、多层次的农业农村专题讲座。

        岭南学院的2018级、2019级本科生在这场活动中积极参与,收获颇丰。让我们一起跟随课程助教的脚步,看看同学们有着怎样的所思所悟。
 
2018级3班助教 肖昶辉

        在杨永福老师的指导下,横跨三周,长达五天的讲座学习与分享过程中,同学们保持着积极的热情,在下午的专题讨论会中无一缺席,非常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分享。杨老师也简要分享了自己在湛江、汕头等地的农村调研经历,为下午的专题讨论会开了个头。在分享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分享了对讲座内容的理解,更是结合了自己的家乡或者调研过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例如,3月5日,许多同学对罗必良教授分享的《微观数据的宏观意义》有着深刻的体会,表示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有着极大的启发。对于3月6日万忠教授分享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乡村产业三产融合的经验与做法》,有同学提到“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解决‘三农’问题,还是要靠人才支撑”等想法与建议。而在3月19日,三位学姐也分享了各自支教的经历,引发了同学们对于乡村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同学们提出“要着力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要提高人才吸引力,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等建议。

 

2018级6班助教 祝俊杰

        李兵老师自始至终认真专注的听取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不忍心打断每一位同学。他对所有同学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深深触动了我。由于同学们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实际感知,李兵老师认真听取同学们发言之后,结合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看法。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现实问题独到的见解,对同学们日后的科研、工作和学习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从中受益匪浅。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后研讨,结合自身所学和时政问题,分享自己对农村问题的看法。课后研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契机,在此次讨论中,同学们的观点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碰撞,逻辑清晰,层次鲜明。通过课后研讨,我深感自身能力欠缺,缺乏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解,日后需要戒浮戒躁,积极关注时政,提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2018级7班助教 杨靖悦

        累计5日的讲座分享和专题讨论,形式多种多样。2018级7班同学积极发言,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开阔的视野,以及对农村旅游、脱贫、教育等事业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刘京军老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而引发更多思考。

        3月6日的讲座是关于乡村旅游的,同学们也积极分享自身经历,并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提出自己的畅想。有同学将乡村旅游的主要客群分为三类:学生客群“养心”、白领客群“养生”、银发客群“养老”,乡村旅游发展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针对3月13日的讲座,同学们围绕乡村振兴的举措和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要从根源性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更多是要授人以渔,为无业农村居民提供产业舞台、技能培训,其次要发展儿童教育扶持,特别是农村缺少的更多的是足够的教师、以及充足的精神关照。3月19日以乡村支教为主题的讲座分享,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分享热情。有同学分享了自己家人在新疆喀什支教的经历,她提到:边疆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引进先进教育理念能对当地有很大的改善和帮助。另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支教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知。也有同学引用了教育家陶行知的话:“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 


2019级2班助教 晏发发

        此次农村调研活动为期一周,学校邀请了各个学校专攻“农业、农村、农民”的团队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每天下午,同学们都会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悟,形式多样。有的同学讲述农村故事,借由具体的事情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考;有的同学分享农村经历,提出新问题;还有同学报告学术论文、核心观点,辅以案例支撑。

学生发言截图

 
2019级3班助教  麦盛业

        在李捷瑜老师的带领下,2019级3班完成了农村调研活动系列专题研讨。在小组成员分享其讲座心得时,其余小组成员均需要打开摄像头来支持其小组成员,给予发言的同学鼓励,最终,每位同学都踊跃发言,分享个人对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等主题的看法。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同学认为,在1978年我国土地改革后提出的乡村三权分置,也就是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设置,此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很多农民的实际工作开始往城市转移,土地被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以及保障农民的权益,我国从2014年开始通过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这次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就是为了将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的制度法制化,以更有效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更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学生小组发言截图

 
2019级4班助教 郑韵琦

        同学们在乡村产业三产融合、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专题的讲座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尤其是广东农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认识到了更多先进且具有创新性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业情况,并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的或看到的新型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做出分享;其次,同学们在广东千村调查报告相关的讲座中了解到广东的千村千面,各个地区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历程和现状,来自广东不同地区的同学,例如潮州市、茂名市等,也就自己家乡的乡村特色和目前的建设情况做出了分享,丰富了其他省份同学们对广东的了解;除此之外,同学们在脱贫攻坚专题的讲座中了解到我国目前的农村现状和为脱贫所做出的努力,在去到云南、西藏农村支教的师兄师姐的分享中感受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过后,本班的带队老师——杨海生老师就同学们的分享和讨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仔细的点评,对于部分同学感兴趣的计量经济学与农村发展结合的相关领域研究,杨老师也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鼓励同学们课后自行探索。

 

2019级5班助教 陈慈

        不少来自农村的同学都以亲身经历描述现代化建设中农村的新风貌,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各地,领略乡村的风貌:来自甘肃乡村的豆同学一连五天为大家带来了生动而有趣的“走进农村系列讲座”,讲述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情境,为同学们弥补了无法实地调研的遗憾;来自福建乡村的陈同学和来自湖北乡村的黄同学则结合自己家乡的发展模式,讲述了自己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考,提出了独到而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除此之外,同学们都能够运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对专家讲座中提出的现象和观点提出经济学角度的思考,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比如最后一天的讲座中,大家听了三位师姐在乡村支教的经历后都深受触动,但同时不少同学都看到了支教背后存在的一些难题。姚同学在思考“支教是否有利于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时迁移性地类比了“全球化是否损害了欠发达地区的利益”这一国际经济学的经典问题的思考方式,提出了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比起落后闭塞的状态,窥见天光总不是坏事”这一观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不少启发。


2019级7班助教 余政

        3月4日下午,带队老师龙朝晖教授邀请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任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龙秀林为同学们做一线扶贫的经验分享。龙书记向我们介绍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十八洞村创造了精准扶贫的传奇故事,也创造了乡村旅游的美丽神话。只通过两年多的时间,从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最火爆的景点之一。十八洞村总结提升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16字精神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民更富、心更齐”的18字目标,得到各级领导和十八洞乡亲们的认可。龙书记的分享也激起了同学们对于精准扶贫问题的兴趣,纷纷提问自己家乡的发展问题以及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使得平常在城市里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对于中国乡村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龙秀林书记线上分享

 
2019级9班助教 吴香源

        学院秉持着“Eduacation for Service”的教育理念,为鼓励同学们认识乡村、读懂乡村,乃至未来有机会改造乡村,开展了广东农村调研系列讲座,从土地、产业、调研、扶贫、教育等个维度帮助同学们走进中国乡村,并同步设置课程讨论,深化同学们对乡村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我班的讨论分为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个人心得分享,每位同学就针对上午讲座内容的所思所得进行分享,第二个环节为林建浩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探讨之问题,以供同学们思考。

        作为助教,也作为一个成长于乡村的学生,同学们的讨论常常深入我心。讲座后的讨论让同学们真正带着求知问道的精神,深入思考乡村问题的各个切面。同学们虽未身处其境,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解乡村,同时锻炼了大家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2019级10班助教 李雅茜

        2019级10班下午的会议主要围绕着上午的会议话题展开,同学们依次根据上午的内容进行回忆、补充,部分同学结合自身的背景、经历对于上午的话题进行拓展。例如在农村脱贫的话题上,大家根据自己的老家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对有关政府的地方性针对性政策以及目前脱贫事业的阶段性成就做了描述。此外在农村产业融合与旅游的话题下,同学们也有针对性的对上午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家乡的农产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运输到全国各地进行销售的情况;如何打造知名的产品特色与品牌知名度,才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发展。当然也有对农村旅游发展现状尚待改进方面的讨论与发言,例如,部分农村旅游发展过于千篇一律,清一色的“乡村网红风格”,甚至出现了不符合当地特色的违和建筑。在有关农村问题的学术研究上,同学们也纷纷建言建计,有同学分享了关于农村研究问题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也有同学找来相关关键文献进行分享与展示,阐明当前有关农村研究问题的前沿与重点领域。最后,在乡村振兴方面,同学们大到中央政策,小到地方活动,都一一拿出来分享与讨论,表明了乡村振兴对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对于农村未来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
 

        2022年3月19日下午,为期5天的“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后续的个人课程报告撰写当中,记录下五天的线上调研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所思所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更加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是此次活动的目的所在。只有让自己真正地投身到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才是真正地落实“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院训。

        最后由衷感谢二十位老师以及课程助教们的辛苦付出与支持!

老师与课程助教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