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专业学位硕士业界导师见面会
2020年12月7日下午,岭南(大学)学院专业学位硕士业界导师见面会暨聘任仪式在岭南堂召开。
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学院党委陈险峰书记、院长助理鲁晓东教授、金融系主任杨子晖教授、商务管理系副主任汪林副教授、金融硕士项目副主任冷铁成讲师以及来自业界的精英导师们。
学院领导及项目负责人致辞
会议伊始,岭南学院党委陈险峰书记致辞,他代表学院感谢业界导师们对学院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并表达了对2020级同学们的期望。
接下来,学院研究生项目主管领导院长助理鲁晓东教授根据商科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表达了对岭南学院业界导师项目的肯定。在过去五年中,学院引入并创新性改进业界导师项目,现已发展成为学院作为国内领先商学院的显著优势之一。
金融硕士项目负责人杨子晖老师代表同学们感谢各位业界导师在百忙之中仍心系学院的发展。他勉励学生们通过主动与业界导师们交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国际商务硕士项目负责人汪林副教授则分享了亲身的经历。汪老师有感他在岭院的一路成长,离不开他的导师指导,也离不开在座的业界导师的同行。
业界导师代表发言及颁发聘书和鸣谢牌
越秀金控副总经理苏亮瑜博士代表金融专业硕士业界导师发言。基于金融业多年的从业经历以及对于金融问题的长期思考,苏导师的发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他特别提醒同学们,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来,面对波诡云谲,纷繁变化的外部不确定性,我们要回到内部的确定性,即不断审视提高自己。
接下来发言的是来自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郑宇导师,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业界导师,他首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衷心祝福和殷切期望,同时也对学子们的职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魄,善良的品格,在快乐中拼搏!
随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鲁晓东教授、杨子晖教授、汪林副教授三位老师为业界导师们颁发了聘书和鸣谢牌。
业界导师和学生见面交流
会议的第三个环节是业界导师和学生互动环节。在岭南堂三楼、二楼的咖啡厅,同学们和各位业界导师亲切围坐在一桌,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展开热切地交流。通过与导师们深入交谈,同学们对行业动态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入的了解。
部分保险硕士的业界导师们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回到学校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此学院专门组织了业界导师们与同学们的线上交流会。在宋世斌副教授的主持下,业界导师们首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介绍,然后结合自己在保险行业丰富的经验为同学们做职业发展引导。导师们还鼓励同学们作为年轻人应努力拼搏,在最热血的时期做出最辉煌的成就。在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中,业界导师与同学们增进了师生之谊。
业界导师对同学们而言,是前行路上的指明灯。而这次师生见面会加深了业界导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了解,每位同学收获的不仅是导师的经验分享,还有思维方式与眼界的提升。在专业知识与业界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学院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一定能获得更加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出席见面会的业界导师有:
1、金融硕士业界导师:
兴业银行 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戴叙贤导师;
永华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干方彬导师;
广东惠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CEO 林斌彦导师;
越秀金控集团 副总经理 苏亮瑜导师;
广州广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文中导师;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 合伙人 张育强导师;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合伙人 章晓亮导师;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邹功达导师;
广东中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裁/创始合伙人 郑贵辉导师;
广发银行 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朱映瑜导师。
2.国际商务硕士业界导师:
深圳前海弘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关守印导师;
广州向日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董秘 盛楠导师;
柏高酒店集团 总裁 王松志导师;
广州趣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吴炜导师;
广州海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吴晓亮导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吴阳阳导师;
广州际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CEO 尤寅玉导师;
君合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郑宇导师。
3.出席保险硕士线上导师见面会的导师:
德勤(香港)咨询有限公司精算和保险咨询服务全国领导合伙人卢展航导师;
Manulife Financial 副总裁 亚洲区首席产品官 兼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梁国贤导师;
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AIG)信用风险部助理副总裁、信用保险亚洲区总监,中国区首席核保人袁林导师;
香港精算保险顾问有限公司 精算师 黄民安导师;
中宏保险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高汉强导师。
“专业硕士业界导师计划”已面向我院专业学位硕士生成功举办八届。每名专业硕士除校内导师外,会配有一位业界导师。业界导师主要在学生的实习、职业规划、论文写作、就业选择等方面给予学生定向指导。
此外,岭南学院还不定期邀请业界导师来院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增进交流,促进信息、知识、资源与经验的分享与传递,提升学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