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洋,徐建炜,张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风险与时机——基于利率双轨制模型的讨论

发布人:金钊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经历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向下浮动,因此目前唯一对存款利率的限定实际上只有“上限管制”。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利率自由化改革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规避存款利率限制,不仅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以扩大融资来源,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发行网络互联网产品,支付宝、微信理财、百度理财等,短短数月便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切,都对受到管制的银行存款利率带来巨大的压力。那么,政策层面是否应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政策层面又应当选择何种时机进行这一改革?如果进行改革,它会带来怎样的风险? 本文在利率双轨制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刻画了“计划轨”的存款利率影响“市场轨”的贷款利率的微观机制,并讨论利率市场化与其他金融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显著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居民部门的收益;同时将赋予银行更多的竞争手段,有利于银行吸纳存款,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另外,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才能够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应对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因此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应先于降低准入门檻与开放资本账户;此外,在市场自由进出的条件下,放宽存款利率上限将导致部分银行破产,但由于我国对设立银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银行数量远低于长期均衡的银行数量,在现实中并没有破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