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一、研究所概况
原名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9月,是直属于中山大学的研究机构。2003年成为广东省最早一批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任所长包括张志铮教授、王珺教授、陈浪男教授。2013起,由王曦教授担任所长。此后,研究所整顿与重建了全所具体目标、研究方向、人员架构及组织治理结构等。2014年5月,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2015年,获批“国家级人文社科类重点培育平台”,为全省13个立项平台之一。2019年,在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评估检查中,获评“优秀”。
(一)定位
在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方面做到华南第一、国内领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重大需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的科研任务,产出高水平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能力。
(二)目标
1. 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机构;
2. 整合现有资源,组织和开拓特色研究课题,稳步推进教育部或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工作;
3. 协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推进理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把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或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成为国家领先学科;
4. 瞄准国内外相关前沿开展创新型研究,成为转型经济、开放经济领域领军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开展应用型研究,实际解决国家地方重大现实问题。
(三)研究方向
开放经济与全球治理研究,学术带头人:王曦(教授)
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研究,学术带头人:徐现祥(教授)
产业组织与转型研究,学术带头人:才国伟(教授)
民生保障研究,学术带头人:申曙光(教授)
二、科学研究
(一)承担项目
2014年至今,研究所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教育部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广东省教育厅社科重点课题、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招标课题等。标志性项目如下:
立项年份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级别 | 项目类别 |
2022 | 才国伟 |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测量、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21 | 王曦 |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与评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点项目 |
2021 | 杨子晖 | “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金融风险演化及防控措施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20 | 徐现祥 | 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我国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20 | 周开国 | 外部突发事件引发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干预对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18 | 曾燕 | 数字惠普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17 | 杨子晖 | 基于结构性数据分析的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17 | 申曙光 | 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15 | 王曦 |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创新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重大项目 |
2014 | 周开国 |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部级 | 重大项目 |
(二)专著论文
2017年至2024年6月,研究所研究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China & World Economy、Economic Modelling、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European Joural of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Energy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发表论文400余篇;2014年至2024年3月,出版专著50余部。
(三)获奖
2014年至今,研究所多项研究成果分别屡获国家、省部等各级奖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17项。代表性成果如下:
获奖年份 | 所有获奖人员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奖项名称 | 奖项单位 | 证书号 | 奖项类型 | 奖项级别 | 奖项等级 |
2020 | 杨子晖,周颖刚 |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Countries and Asset Classes | 学术论文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20) | 科研成果 | 国家 | 一等 |
2020 | 曾燕,李丹萍,谷爱玲 | Robust equilibrium reinsurance-investment strategy for a mean-variance insurer in a model with jumps | 学术论文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20) | 科研成果 | 国家 | 二等 |
2015 | 王曦,舒元 | “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反思 | 学术论文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15) | 科研成果 | 国家 | 二等 |
2015 |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 |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 学术论文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15) | 科研成果 | 国家 | 二等 |
2015 | 李仲飞,曾燕,赖永增 | Optimal time-consistent investment and reinsurance strategies for insurers under Heston‘s SV model | 学术论文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15) | 科研成果 | 国家 | 三等 |
三、咨询服务
2014年至2024年7月,研究所研究成果获采纳与批示7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53项,其他11项。
四、人才培养
研究所研究员王曦、徐现祥、杨子晖和徐奇渊分别获得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赵留彦、罗党论和韦倩分别获得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五、学术交流
(一)全国性学术会议
研究所举办多场全国性学术会议,旨在为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学者创造一个开放多元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学术热情。近年代表性会议包括:
1.2017年12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和《管理世界》杂志社共同主办2017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2.2018年11月,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主题为“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2019年12月,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2019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二)学术讲座
1. 宏观经济学小组讨论。2017年开始,本平台每两周举行一次宏观经济学小组例行讨论会。旨在为岭南学院师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分享的研究平台。通过组织阅读和讨论国际前沿文献,为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2. 学术论坛。自2012年起,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合办岭南经济、金融和管理三大seminar系列,每系列每个月定期举办4-5次。2017年以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已举办600余场。岭南seminar系列受到各界高度评价并形成品牌。
(三)人员交流
平台鼓励支持各类国内外双向长短期学术交流,总数超过100人次。
六、信息资料建设
研究所和岭南学院共享图书馆和信息中心。馆藏大量国内外最新参考文献,中心具备硬软件设备,光盘全文、文摘或引文数据库。为经济、金融的数统模型和实证检验提供硬件支持。
(一)资料建设:长期订购《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一流期刊,进行经济大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平台系统一期项目建设,开发研究所平台基础构架,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支持。
(二)软硬件建设:办公场所设于中山大学伍舜德图书馆五楼,配备齐全的办公家具和研究设施。
办公场所:中山大学伍舜德图书馆五楼501、502,使用面积80平米。
经研所主页:http://lingnan.sysu.edu.cn/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