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等: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一个理论模型

发布人:金钊

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解决制度变革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必要条件。为防止我国经济的“硬着陆”,除了未来(长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外,刺激内需则成为中短期的政策要旨。消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它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性高度相关:如果消费行为呈现出跨期平滑的特征,消费将有助于减缓经济周期的波动;如果消费呈现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经济周期的振荡将加剧。 而我国居民消费/储蓄存在3个特殊的典型事实:1)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预防性储蓄;2)我国居民消费存在对当前收入的过度敏感性,即除了永久收入,消费也受当期劳动收入的影响;3)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到目前呈现下降的趋势。 反思目前学术界的研究:1)我国居民消费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由市场造成的,更是有着经济转型的渊源。支出体系改革措施使得消费支出本身就具有外生不确定性,而收入体制的改革引起收入的不确定性,因而研究我国消费问题,不仅要考虑收入和收入引致的支出不确定性,还应分析支出本身的不确定性,即应考虑双重不确定性;2)事实上,在消费理论中,过度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代表不确定性的随机过程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流动性约束;3)缺乏对消费变动趋势的预测。 基于此——1)考虑消费支出本身的不确定性,把消费支出划分为必要消费和可控性消费,必要消费是最基本的实际消费支出。同时构造描述收入不确定性的模型;2)中国式的改革根本特征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形象化这一过程,可以体会这种改革方式中制度变量演进的马尔科夫性并构建模型。由于是否考虑趋势项或者调整项对分析的最终结论没有影响,因而模型中不加入根据时间t时的信息集I进行的调整。构建出效用函数并进行最优化求解。 根据前述模型可得到命题:1)支出本身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居民有更强的预防储蓄动机。增加的预防性储蓄取决于必要支出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必要支出的预期;2)如果收入是随机漫步过程,消费将呈现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也即“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必然带来消费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3)随着支出制度改革的开展和最终完成,我国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实行教育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将会减少预防性储蓄,并刺激消费;5)如果收入与支出的波动正相关将会刺激消费,即如果消费者预期到下一期支出增加时会有某种收入补偿,则消费者就没有必要在本期进行太多储蓄,于是本期消费增加。 由命题2)可推出推论1)检讨“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式,使得改革的推进更有计划性,有助于降低宏观经济的振荡,并刺激消费。 由命题3)可推出推论2)尽快完成支出和消费领域的改革有助于刺激消费。 命题4)、5)给出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推论1)也促使人们反思是否可以在当前中国采取某种更加科学和有规划的改革推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