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生产性服务业创新 为泛珠三角提供服务
在新常态下,广东自贸区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先行先试?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大片区应该如何错位发 展,托举起广东发展的未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中山大学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林江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针对广东自贸区建设的焦点话题一一进行剖析。
他表示,南沙片区乃至广东自贸区应该实现与港澳的充分对接,并充分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的元素与珠三角的庞大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以自贸区作为契机和抓手,实现广东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型。
广东在开放新格局中将扮演难以取代的角色
记者:广东自贸区改革可以在哪些方面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 自由贸易区所要面对的是“新常态”下进行的新一轮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广东自贸区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林江: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进行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在内的在金融改革和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二是在政府治理层面上配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而进行的各种改革试验,包括负面清单管理、招商引资模式的创新等。我认为广东自贸区在这两方面可以做的比上海自贸区更好,更具效率,广东完全可以利用其比邻港澳,背靠珠三角作为制造业中心的地缘优势以及改革开放超过35年的经验,对新常态下新一轮的体制创新有更具效率和勇气的尝试。我认为广东自贸区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已经有了很好的定位,例如,南沙金改15条政策措施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东自贸区在金融改革和创新领域的规划和愿景,如果广东能够按照把此规划和愿景得以贯彻落实,将有可能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广东自贸区在体制机制的创新。
我认为广东自贸区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融资租赁领域。广东完全可以结合珠三角地区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机器设备闲置而急需充分盘活的特点以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庞大金融人才和金融管理创新经验的优势,并将上述优势和特点结合到南沙自贸区来,从而让广东自贸区有可能通过融资租赁领域的突破来实现广东在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上的突破;二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领域。广东不缺货柜码头和港口,但是广东依然还没有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这里固然有香港因素在起作用,即邻近广东的香港早已是国际航运中心了,广东是否需要再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现在广东想明白了,广东借助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如果处理得好,不仅不会挑战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反而对香港会产生相辅相成的支持角色,而南沙自贸片区通过成功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可以真正实现九十年代时广州所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同时在此过程中引进高端的航运金融和保险业及其从业人员,真正实现广东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地位。
记者:新设自贸区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先行先试。广东是改革先行者和排头兵,广东自贸区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实现更大突破?广东如何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
林江:广东自贸区的特点有二:一是背靠珠三角的制造业中心,有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作为其坚强后盾和改革试验的载体;二是比邻港澳作为国际城市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自贸区要实现与国际接轨,首先就应该与港澳接轨,与港澳的接轨成功了,广东自贸区相当于成功与国际接轨了。广东自贸区完全可以在此开放和接轨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并将之复制到其他地区和城市。为此,广东在全国的开放新格局中将扮演难以取代的角色。
广东自贸区是否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完全视乎其与港澳对接融合的程度,当然,这里既有一国两制下广东与港澳能否顺利实现对接和深化合作的考验,也有广东与港澳甚至香港与澳门之间到底是竞争者还是合作者的挑战,而广东自贸区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和框架来应对上述的考验和挑战,从而实现更大的突破。
至于如何利用比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方面,我认为,广东需要清晰向港澳地区的业界人士解释广东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以及其与港澳之间的角色分工,争取港澳地区的专业人士相信与广东合作建设自贸区是完全有可能实现互利多赢格局的;其次,如何营造有利于港澳专业人士到自贸区工作的良好环境也是关键之一。其中包括法律环境、社会制度环境、信息环境等,这些环境的营造对于成功吸引港澳专业人士到自贸区工作将是至关重要的。
南沙要在治理创新和项目审批上解放思想
记者:在广东自贸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大片区应该如何错位发展,避免产业的同构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南沙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林江:我认为三大片区做到错位发展非常重要。南沙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综合试验上多做文章, 包括融资租赁试验,国际航运中心的试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试验等。这些试验对于全局具有牵引作用,故南沙应该当仁不让充当广东自贸区的龙头角色。至于横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比邻澳门的优势,进行进口贸易的试验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包括跨境电商涉及的保税仓的试验,让横琴在商品贸易跨境交易,包括中国与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的跨境电商贸易上有所突破,从而配合国家的一路一带的开放战略的实施;至于前海,由于其靠近香港,完全可以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保险相关的试验,从而得以避免三大片区在产业上的同构和相互竞争。
记者: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南沙时,特别寄语南沙要争创审批“特区速度”。您对此有何建议?
林江:特区速度是中央领导人对南沙的希望,事实上,南沙开发的速度要快,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一路一带”的国家战略下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建议,南沙自贸区应该在政府治理制度创新和项目审批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成为广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试验台和窗口。
记者:在您看来,南沙片区乃至广东自贸区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才能算成功?
林江:南沙片区乃至广东自贸区应该实现与港澳的充分对接,并充分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的元素与珠三角的庞大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以自贸区作为契机和抓手,实现广东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得以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得以从广东制造实现向广东创造的转型,就可以判断说,南沙片区乃至广东自贸区算是成功的。
记者:我们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主要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加工区,时至今日我们早已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有专家认为,我们今天设立的自贸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内容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广东自贸区背靠着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如何利用自贸区的机遇,加快广东制造的转型提升?南沙片区可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林江: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因为我国,尤其是广东的制造业,依然停留在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阶段,亟待升级为先进制造业,而我们通过设立自贸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加工制造业实现转型和升级。广东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存在庞大的加工制造业,故广东设立自贸区所构建的现代服务业的基地和中心,如果得以成功,将为广东加工制造业过渡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重要的支持。当然,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既需要借助庞大的制造业作为服务对象,本身也可以超越本地的制造业,而为周边地区的制造业服务。
因此,广东自贸区如果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试验取得成功,其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广东,而完全有可能为泛珠三角的其他省区提供服务,帮助这些省区的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果如是,广东智造甚至广东创造的目标将得以实现。
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南沙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各个片区之中最大的一个,而且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最为具备的一个片区,其承担的创新试验的任务将最为繁重。
把一路一带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结合
记者:一直谋划“金融强市”的广州,正将融资租赁作为一个发力点,提出将推进金融创新,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南沙一直在积极申报成为全国统一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目前已吸引逾百家涉及金融产业的企业落户及签约,未来还将强化与港澳深度融合共拓国际市场,提高资本自由灵活度。南沙片区发展融资租赁业未来前景如何?
林江:南沙片区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首先,南沙片区比较早就提出要发展这个行业,而且在南沙金改15条之中已经明确了要发展这一行业,而且提出了非常清晰的规划和思路;其次,南沙片区背靠珠三角地区这个庞大的制造业中心,况且这个中心正在实现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闲置的机器设备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盘活,并增加其使用效率和价值,从而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市场基础;再者,南沙所依托的香港在融资租赁的人才和管理制度等资源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把此种优势对接过来,将为南沙片区发展融资租赁行业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最后,目前广东各地有意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民营企业对南沙片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纷纷落户南沙,也为南沙片区发展融资租赁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了广东是否需要再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立足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建设,广州如何把握 “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机遇,建设好国际航运中心?
林江: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需要把握好定位,尤其是要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事实上,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如果能够与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努力方向一致,并积极开展合作,在业务上实现错位发展,对广州和香港各自的发展对是有利的;
二是广州需要向香港的航运界人士清晰表明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如何与香港实现错位发展目标,例如在国际班轮航线的开通上,广州如何借助香港的地位,分享国际班轮的航线资源,同时又得以让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得以延续和强化;
三是广州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要把一路一带的国家战略研究透彻,并将之与广州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广州需要在越南还是需要在马来西亚参股港口码头建设,而相关的港口码头权益如何能够让广州通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畅通无阻?还有,与航运业关系密切的企业,例如广州港集团如何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角色,以及发挥怎样的角色?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包括广州港集团在内的国有企业如何与有志于投资航运业的民营企业进行公私营合作,从而提升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南方日报】发布于 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