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云,张景松,王博: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金融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使美国、日本、欧盟等各大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各大经济体也分别出台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对于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纷纷前进受阻。正因如此,我国出台了总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通过大力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减免税收政策等拉动内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振经济。同时,政府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接连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贷约束、扩大贷款规模约10万亿元人民币,通过扩大货币总供给来刺激经济快速升温。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冲击已逐渐恢复,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救助问题已经成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周小川,2012)。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主体的冲击到底有多少?中国所施行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税负减免等财税政策,调整利率、控制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到底为中国经济的恢复贡献了多少?面对如此极具破坏力的金融危机,怎样的政策选择才是最适当的?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金融CGE模型,编制中国金融SAM表,模拟了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后验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投资对增加企业收入、促进GDP增长等效果明显,减税政策能明显改善居民福利,虽然调整利率同样可以促进经济的恢复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当经济政策能够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经济升温的步伐将加快。但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存在着引发通货膨胀、不能有效刺激出口等风险,所以需要相关后续配套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