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等: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创业行为
创业活动因其机会导向、不拘泥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快速行动、富于创新并积极承担风险等本质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常规的企业经营活动而成为企业获得利润和谋求成长的关键。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中小企业面对渐复活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势,如何通过公司创业活动更加有效地抑制动荡、复杂环境的消极影响,始终保持对新机会的警觉性,恢复企业发展活力,是当前创业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一般来说,无论中小企业还是成熟企业,从事多元化的创业活动(如内部和外部风险投资、创新和战略更新)对已有资源进行新的组合、重新寻求或创造新的资源,对于拓展企业能力以及机会开发的范围,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至关重要。 然而,已有的研究文献大多强调创业活动对大型成熟企业的作用,忽视了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创业过程的差异,两种类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内部关系以及管理情景的不同导致了创业活动的形式、内部创业出现的层次、涉及的战略决策过程等方面的不同。大型企业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正式的、流程化的决策体系以支持创业活动,而中小企业相比之下则缺乏资源、能力和市场地位,更依赖于组织中个体创业者的非正式的、即兴的创业行为,但同时也由于其简单、灵活和较强的适应性,其创业活动表现的更为本能、自然而有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聚焦于挖掘创业活动的内在过程,影响企业进行公司创业活动的因素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如创业者对市场环境中信息流的感知和解释、管理者的动机以及资源可得性等,而组织冗余作为“超过维持目前状态之所需或暂时未被使用的资源”,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作为组织应对环境冲击的“缓冲器”以及为组织提供变革和创新所需的资源,对企业的绩效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是,从代理理论视角出发的研究却认为组织冗余只对代理人或经理人有好处,它的存在使得管理者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目标,或过度满足于现状,对竞争对手的行动和突发的市场转变不敏感,从而降低企业绩效。中小企业为了维持已有的市场地位,获得竞争优势,更为迫切地需要借助从日常经营中获得的冗余,增强管理自主权以期在环境中挖掘有价值的机会,进行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或新想法的开发,通过持续不断的公司创业活动实现企业成长并获得经济利润。 本文基于迄今的组织冗余和创业研究的文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组织冗余对中小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并利用482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的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