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吴国兵,冉韬:香港与周边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本文主要对香港和周边四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和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香港和周边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给出一个立体的结论。从分析中可以发现,若从综合性的金融业发展水平这一视角来看,东京在这一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仍无可动摇;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处于伯仲之间,都是本地区的金融中心;上海和台北与前面三个金融中心相比,发展水平偏低,只能算做当地的金融中心。 在国际化程度上,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水平后来居上,已经超过东京;台北和上海在国际化程度上表现较差,与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明显。上海目前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初现雏形,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和周边金融中心相比,香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过新加坡和东京。但同时应该看到,香港目前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原因在于:香港的本地货币港币虽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但在国际收支体系中的影响力有限;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 从竞争力角度来说,香港在本文所研究的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在这一判断中,唯一有所顾虑的是东京和香港的竞争力比较。从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角度来说,东京身为日本的首都和全世界最发达的大都市,应该有着比日本整体更出色的表现。但考虑到当下日本遭遇的经济恢复缓慢和金融改革难见成效的问题,以及日本受地震影响后长时间的灾后重建工作,可以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香港的竞争力在亚洲地区仍属第一。和新加坡相比较,香港最突出的竞争力是它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比新加坡深,它是一个典型的自发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不同于新加坡的政府主导。伴随着特区政府的自觉性不断加强,未来政府对香港金融中心的建设介入势必更深"同时,由于香港悠久的自由市场经济传统和民众极强的议政能力,应可以确保政府在介人市场的同时能够保持明智的自我约束意识。因此,在政府主导这一方面,未来新加坡很难比香港做得更加出色,经济的自由化则更是一个难以“设计”的课题。另外,如前文所述,在地理区位方面,新加坡相比香港也有一定的劣势,中国内地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发展前景,本身就是香港资本市场最强大的信心保证。 最后,提出两点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启示。 (l)香港在中国的金融中心定位"在过去,香港若看作中国内部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则其无疑是中国唯一受世界认可也唯一有实力担当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如果将香港与内地作为两个经济实体来看,那么香港也有着承担内地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桥梁作用。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香港都是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内地经济不断开放,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受到中央认可和扶持,香港在新形势下的金融中心定位问题如何处理,就有了可讨论的余地。从本文的分析来说,上海目前还远不具备与香港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实力,而且在发展水平上与香港也还有很长的距离。就目前来说,香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都可以作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而存在。 (2)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从香港所具有的其他亚洲金融中心不具备的优势来看,最明显的就是香港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香港背靠中国内地市场,与珠江三角洲联系紧密。而这一地区本身就是中国内地最有活力的经济体。香港可以加快加深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的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