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东等: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发布人:金钊
发布日期:2014-05-21
对生产率的测算是很多实证研究的基础,它通常被解释为总产出中不能由要素投入所解释的“剩余”。这个剩余一般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EP)它反映了生产率作为一个经济概念的本质(Massimo et al.2008)首先TEP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的单位平均产出水平,也就是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出的总体效率。虽然TEP在很多研究中被用来表示技术水平,但是这并非是一个准确的描述,TEP除了与技术进步有关之外,还反映了物质生产的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制度环境以及计算误差等因素,因此将其统称为生产率水平更为恰切。 经典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从估计生产函数开始的。基于生产函数估计方法的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也存在多种方法。Massimo et al.(2008)提出了几个划分TEP的维度,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得到TEP的水平值或者增长率。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随着企业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的增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总体趋势正在由宏观走向微观。但是目前没有系统的使用半参数以及矩方法的研究,更缺少运用多种估计方法的横向比较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传统生产函数法在估计企业层TEP上的种种缺陷,提出多种修正方案,并利用中国1999-2007年的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估算了其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