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东等:中国正在挤出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吗

发布人:金钊

1990-2009年,中国的对外出口平均增长了17%,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8.55%。可以说,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导向型产业主导的。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凭借资源禀赋的优势逐渐加入到世界供给体系中,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产过程主要目标地区。但是,中国经济的日渐融入使得其他东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威胁,首先中国与其他东亚地区有着相似的禀赋结构,但是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另外较为完善的教育体制使得中国可以提供具有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对于东亚的整体性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也产生了诸多疑问:从总体上说,中国是否会成为国际生产的集聚地,从而挤出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目前地区性的生产网络是否会被中国的生产体系吞并?东亚各国之间的高度依赖关系是否会使其在抵御外来经济风险时显得更加脆弱?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从产品的出口结构入手,剖析了中国与东亚出口模式的差异性,以及两者在世界市场上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对不同产品类别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模式,以发现东亚生产网络的构成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出口的潜在竞争,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挤出主要发生在低技术产品;在某些产品上,国际生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东亚生产一体化程度大大加深,新的东亚贸易模式正在形成,中国虽然在某些低技术产品上挤出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但是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这些地区的零部件等中间品,从而把东亚其他地区向产业链高端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