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兰等:珠三角产业布局与地区专业化发展研究

发布人:金钊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历经30年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快速发展,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如今正面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新优化。只有适应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产业布局,才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及规模效应的形成。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广东省政府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产业转移政策以及其后提出的珠三角一体化战略,是实现由行政区划经济向以产业分工为主的区域经济转变的重大举措。区域一体化增强能够促进地区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发挥制造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优势,提高整体的经济福利水平。 然而,关于区域一体化是如何弱化行政壁垒、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以往研究更多是基于省级层面,鲜有将珠三角一体化和地区专业化相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分析珠三角产业布局的现状及成因,并探讨传统文献中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在珠三角地区是否依然显著。 珠三角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描述了近10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布局的事实,发现过去10年来珠三角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对珠三角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影响因素得到部分支持。同时,研究还发现,运输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珠三角的产业布局有显著影响,而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方保护不再是一个影响产业分布的显著因素,从而说明近10年来珠三角正在逐步摆脱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产业布局的弊病,较全国其他地区更为成功地走向了区域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