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徐现祥谈财税改革:“中央财政应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一直大热的中央财税改革,却“缺席”会议,直到近日,财税改革“重磅”回到公众视野。
这次,“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补补,更不是扬汤止沸,而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定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意味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徐现祥接受本报采访时,详述了中央财税改革的进程。
“财权”“事权”不匹配必须改
记者:在中央与地方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一直是财税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就是中央和地方“谁该干什么事”来定“谁掏钱”,再通过分税、转移支付机制让“钱权”与“事权”相匹配。分税制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
徐现祥:这反映了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和地方征税,就跟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缴够国家的,剩下的全部是地方的。这样的话,地方政府就来劲。所以,地方把经济总量要 搞上去,把税基做大,这样征的税就越多。但是留给中央的是几乎接近定额的。至于定额是多少?当时中央和地方是一个省一个省地进行谈判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 方少。
但当时这个政策也是有争议的,有些专家认为:这样有风险。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央的财政就非常艰难,甚至还出现工资都发不出来。所以1992年之后, 分税过程中央的财力提高。税务进行了分家,这样把最要紧的、大头的税放到中央,保证中央的收入。在财政收入上,留给地方的不多。结果,中央的财政收入占整 个“蛋糕”的比重一下子从原先的20%就拉到了50%以上。
中央拿走这块大“蛋糕”,但所做的事并没有增加;而地方政府,原先有盈余,但是中央拿走了50%多的,这样地方只占40%多,但是该做的事并没有减少。
所以一直存在一个缺口。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中央的收入大约是50%多,但支出不到20%。
记者:所以地方欠债又严重了?
徐现祥:所以,中央就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有一般转移支付,根据地方的财力情况;还有一些专项转移支付,分散在各个部委里。要到中央去要钱,就产生了备受诟病的“跑部钱进”。
还可以留意到上世纪90年代末,经常出现乱收费、搞创收,各个个部门都创收。“钓鱼执法”也有出现。后来不允许乱收费了,但缺口始终没有解决。到2003 年左右,开始兴起土地财政,大家突然就发现卖地可以填窟窿。因为地方政府一直有这个缺口,自然走到这条路上来了。
中央财政拿自己“开刀”
记者: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谈到,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这体现了怎样的决心?
徐现祥:这次中央要在自己身上动刀子,这也是难点所在。中央财政它需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承担更大责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下了决心。从现在的情况能看到,中央下了这个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个办法,就是给地方政府找一块稳定的税源。
记者:那有人认为,现在准备征收房产税来补充税收,您怎么看?这次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提到,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由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强调研,立法先行,扎实推进?
徐现祥:那可能还需要从这个土地的性质方面进行一些改革。而且,对于房产登记工作还需要一些时间。
记者:那您认为,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解决“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中央政府应该怎样做?
徐现祥:应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要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我个人认为,还是倾向于中央财政负起责任的,这是最关键的。
记者:能具体讲一下么?
徐现祥:现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应该是地方在提供。其实,全国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中央去提供的。比如说对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很多情况下都是地方政府在承担这一责任。如果中央财政不投入,地方政府来提供,那么地方政府就没有动力去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服务都没有真正的全国化,而是化为一个一个小的行政区。中央政府没有在一个制度框架去提供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而是让各个地方政府来完成,但地方政府又只管自己的一亩八分地。
现在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地方的事情,它是一个跨区域的,是一个全国性的甚至全球性的问题,像这种跨区域的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力量来做。
应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记者:这次财税改革提到了地方债券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已经启动,试点还将继续扩大,您认为,给地方政府放权,会怎样去放?
徐现祥:还是一个公共服务提供的问题。公共服务里面有全国性的公共服务,有地方性的公共服务。那地方性政府呢就提供所谓的地方性的公共服务,中央就提供全 国性的公共服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比如基础教育,一般视为全国性的公共服务。如果说国家准备投这笔钱,那么,每个人准备投多少钱,然后把这笔钱就记 在这个人身上。在哪儿你都能拿到这笔钱。如果许多公共服务是中央提供的,每个人无论到哪都能享受,自然就不要紧了。我是不是农民工都不要紧了。
所以公共服务是全国层面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所提供所产生的,对这种跨区域的就没办法。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债都负债很重,未来地方政府可以怎样开源?
徐现祥:的确,现在没有合法的来源,这个缺口就会一直存在。而且许多的地方的支出也是刚性的。所以地方搞一些创新,我们经营的城市是创新,我们土地储备是创新,我们卖地方式是创新,当年都是些了不起的创新。
【广州日报】发布于 201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