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所长王曦教授接受“人大经济论坛”在线访问
在线访谈是人大经济论坛“学者专栏”的一个栏目,旨在为论坛网友提供高端学术讨论的机会,其学者标准是海内外一流大学教授、有特别贡献的专家、行业领袖以及在业内有独到见解,多次在顶级刊物发表文章,得到公认的青年学者。
王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世界经济》杂志编委、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广东国际经贸发展咨询协会专家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广东省高层次人才(2013)等。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 2008)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等。主持国家重大、国家一般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各1、5、10项;出版专著7 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发表论文50余篇。
研究领域
应用性:国际金融、经济政策
理论性: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不确定性与预期。
-------------------------------------------------------------------------------------------------------
访谈活动于9月15日下午3点准时开始,访谈中,王曦教授回答了来自论坛网友的提问,本次访谈的提问领域是:国际金融、经济政策;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不确定性与预期。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访谈开始,面对网友热情的提问,王曦首先跟大家打招呼。
王曦:各位学友们好!我是中山大学王曦,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大家问了很多重要的现实问题。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尽管我们的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好文章”,媒体上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的评论。但对于这些问题,以及很多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的学术依然相当落后,无法提供科学的解答,而同时很多“专家”则相当无畏、但却事实上无知。我只能尽我所能回答问题。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网友都提出了哪些问题,王曦教授又是如何回答的?
网友:王教授,你好!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根据列出的访谈主题,我想了解一下国际金融市场行情的波动对于我国金融方面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王曦:你问的实际上是:中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某种资产价格形式)进行反应。
先谈其中的货币政策。国外已有大量相关研究,主流的看法是货币政策应该单一盯住通货膨胀,不应该也不适合对资产价格进行反应。当然也有异议。但事实上发达国家基本采取了单一盯住的政策。
财政政策我关注不多,但与货币政策的看法应该基本一致。但并不是说经济政策根本不关心资产价格波动。对于极端情形,比如危机,市场本身出现失灵。这时必要的货币、财政甚至行政手段也是正确的。
所以说,一般认为,在一般情形下,国内宏观政策一般不应盯住资产价格波动,更不用说对国外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了。但极端情形除外。
网友:王教授,您好!一直在关注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您觉得现阶段下城镇化研究中还有哪些有意义且值得关注的主题?
王曦:城镇化研究是个交叉学科。传统上社会学和公共管理涉及较多,经济学并未太多关注。所以,你会发现,国际上关于城镇化的规范研究仍然少见,且落后。国内就更加薄弱。
我们《世界经济》那篇还算有所贡献。十八大以后,国家曾经把城镇化作为带动增长的源泉,但近来不知为何基本不提了。
我觉得,从规范的经济研究的路线上,我国城镇化问题可以选择的题目包括: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包含相互作用、作用机制等;还可以从户籍制度的角度展开研究。当然,实证研究要注意内生性问题,因为很显然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互为因果的。
网友:王老师,您好,请问您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最理想区间是多少,会对我国出口造成怎样的影响?
王曦:在学术上,你问的实际上是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EE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是多少的问题。我《经济研究》那篇《人民币合意升值幅度的一种算法》曾做过一些研究。但那是07年的事情了,后来没有再碰,但该文6000多字的综述应该是一个好的起点。
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曾经火热过一段,近些年沉寂了很多,也是时候捡起来了。但必须提醒你,这方面研究的争议颇多,研究(包括国外)可以说仍然落后。且国外的大牛们很少关注这个问题。原因应该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实行完全浮动了,也就没必要对汇率进行人为的管理。
因此,正式的回答应基于对当前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判断,这个我没做。如果拍脑袋讲,我认为人民币目前应处在贬值通道之中。毕竟,几年盯住美元使得人民币在有效汇率的意义上升值了很多。再考虑当下中国经济的状况,以及其它国家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性,我觉得10%~15%的总贬值幅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网友:人民币升值贬值,出口放缓了;工资增长了,物价上去了;股市暴升暴跌,股民财富缩水了。你认为该如何看待目前的状况?该如何应对?
王曦:当前的经济状况是有原因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现实、过于自负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所谓“三期叠加”的一个系统展现,如果再加上一个“政治稳定期”,在我看来就是“四期叠加”了。就这种状况的原因,我在11年的一个演讲曾经进行过分析和展望,不少预测也证明为正确。因此相信现在看来仍有价值。链接http://news.nandu.com/html/201308/02/90346.html
如何应对是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在不出现大变革的情况下,首先要从改革观和政策观着手反思(见拙作《新改革观论》),然后区分长期、短期,重点、难点等进行真正科学的顶层设计。个人的力量有限,这么复杂的设计绝不是几个所谓智囊就可以解决的。事实上,近期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故事已经充分说明了新改革观和群体力量的重要性。集思广义,重用人才才是解决之道。但现实很骨感: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一批优秀人才?有了我们能不能用?很值得我们反思。
网友:王教授您好,中国目前互联网经济大热,而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监管等没有跟上其发展规模,会不会发展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P2P网贷自13年起发生爆炸式增长,会不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造成巨大的排挤作用,我们距离金融脱媒时代还远吗?
王曦:我也很担忧这个问题。很明显,现有决策者和智囊无法科学尚预测其后果,政策出台也是仓促而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同时,很多人“推进改革”方面又相当的无畏,甚至把无畏当成气魄,这实际上是一种无知或者无能。
P2P的监管也十分落后,甚至我身边的人都开始参与放贷了。一些法规,如30%的利率上限等基本上是乱弹琴。长此以往,必然出乱子。P2P是个新事物,金融毕竟不是一般的实体经济,杠杆、风险、债权债务,极其复杂,牵扯众多。我们实在是应该慎而又慎,绝不应该为了保短期的7或8而埋下长期的祸根。灾祸的体现可能是:一开始是P2P,然后经济不景气导致P2P只好转为拆东补西,然后是Ponzi Game,然后是。。
网友:王教授,您好,您能否简要介绍下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这方面有什么好的资料可以供学者继续学习深造的。另外,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理论研究框架,以及实践对策。
王曦:我博士论文题为《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其中对宏观经济微观基础的定义为:“在经济中现有制度安排、资源和信息的约束下,理性的经济主体出于特定的动机而进行决策、决策实施和事后学习等的行为,以及把这种约束下的行为理论化和模型化的方法。”
其中,所谓微观基础,应是指两个方面的含义,微观行为基础和微观制度基础。微观行为基础是指代表性的经济主体(通常假定是理性的)出于特定的动机(例如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公理化假定),在资源约束下进行决策、决策实施和事后学习等的行为,以及把这种行为理论化和模型化的方法;微观制度基础是指经济中现有的制度安排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特定约束。
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具体是指:经济转型的过程导致了制度背景的不断变化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不断变异,并表现出相应的中国特殊的宏观特征。
可以看出,研究的切入点是国外主流宏观方法从公理化假设深度上的重新考察,以及将其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制度特征有机结合,以讨论中国特殊的宏观现象。因此,参考书可以有两方面:国外高级宏观经济分析系列,国内经济转型系列文献。就后者,老先生们如吴敬琏等关于转型的回顾等也可以看一下,国外Gérard Roland他们也新近出了关于经济转型的书——Transition and Economics,你可以上网搜一下。但要注意,Roland的角度基本上是微观的,有制度经济学的味道。我更关注宏观,重视主流宏观理论、模型、方法的应用。
小微企业我没有怎么关注,似乎与此关系也不是特别直接,抱歉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网友:请问教授,我们如何将所学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及一个大致的分析框架应该怎样?
王曦:总体上有三条线路。一是金融经济学的新范式,如应用消费capm模型等讨论资产定价,将宏观理论模型接入,自然就对接了。二是使用VAR(向量自回归)及其衍生方法,这主要是走数据驱动的道路。高频数据也可以考虑Garch、Arch等。三是在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下纳入金融市场。这个应该是方向,但比较困难,没有1年左右的时间很难攻克。而且目前国际上这也是前沿。
当然,传统的结构模型(类似凯恩斯主义的)也不是不能考虑。
网友:王老师,您好,您能否推荐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书籍!目前的改革是否已经停滞或倒退?
王曦:布赖恩.斯诺登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与现状》是经典,直接采访宏观大师们。更具体的方法,可以看Handbooks of Macroeconomics。
关于目前的改革,有些在推进,有些在后退。关键是推进的重要还是后退的是重要的。
网友:王教授,您好,请问对目前国内股市有何看法。
王曦:目前已经不是市场规律在作用了。
网友:请问美元近期加息和年底加息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又到了一个七年,又是一次美元加息,这次会不会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哪些地区风险较大,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往哪个方向、区域配较好?
王曦:仅供参考:
1.全球存在资产价格泡沫,警惕
2.没有太多亮点,北美看来较好,分散化是必然选择。
网友:王教授您好!新常态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侧重在哪些方面?
王曦:(一)经济新常态也是中国经济的“二次转型”过程,提出了新的政策需求;对于宏观政策而言,新常态下的关键在于政策创新
(二)对政策分析而言,更重要的是新常态特征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中国经济 “二次转型”中的制度背景变迁和经济结构变动,才是分析的落脚点
(三)创新应包括对政策体系的全面反思和重塑,具体有:政策目标体系的重构、新政策作用机制的前瞻性分析、政策工具创新及其效率提升研究
(四)创新并不是拍脑袋和“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创新研究应是体现现实特征的规范的前瞻性分析,并且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摘自我的重大课题申请书)
网友:请问教授:人民币如果纳入SDR篮子货币中,权重多少比较合适?
王曦:能进去就算胜利了。比重取决于经济、贸易、金融实力,还有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博弈。我当然希望是越大越好。
网友:请问教授,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是否正常?这种波动是否会给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王曦:不大明白你这里“波动”的含义。是一阶矩还是二阶矩?
就人民币汇率制度事实上的美元盯住而言,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更加flexible,就此的论文我们已经成型,最后完善中。
网友: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下:8月11日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较10日中间价贬值2%,您觉得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汇率管理思路和体制发生了某些转变?
王曦:事实上可以有两种解读:1、汇率制度改革的某种进步;2、贬值的一个借口。
个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回答完网友的问题,王曦教授以自己的一段文字作结,与大家分享。
王曦:好了,今天到此为止。最后贴一段文字,供参考:
我发现,目前很多看似花团锦簇的文章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但很多中国的经济学人则自我感觉良好,研究一些看似深刻实则肤浅的问题、讲一些莫名其妙却又冠冕堂皇的话。既不顶天,也不立地。当然,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这也有道理如下:(1)混世迎合的犬儒动机;(2)学术圈不正常的生态——浮躁、互捧也互贬;(3)现有国情、学情下中国经济学人本身的无奈感。
在这种背景下,在这些蛊惑下,如果错把媚言当成真言,错把无知当成无畏,忘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学术圈本身的病态。更根本地,则是反映了一种封建思想的余毒,一种劣根性的传承。这种病态,民国时常见,现在仍盛。
【人大经济论坛】发布于 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