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主办第三届广州计量经济学高级研讨会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2017年11月10-12日,第三届广州计量经济学高级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顺利召开。以“计量经济模型的识别、估计、检验和预测”为主题,本次会议共邀请了计量经济学界国际、国内约50位知名学者参加,围绕非参数工具变量方法、高维数据模型、面板数据受限因变量模型、经验似然方法、截面相关数据建模等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1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MBA中心402举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助理才国伟教授致开幕辞,欢迎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开幕式由本次大会的召集人周先波教授主持。开幕式之后是首场主题报告,波士顿学院Shakeeb Kha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陈松年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余俊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由厦门大学方颖教授主持。

 

 

院长助理才国伟教授致开幕辞

 

         Shakeeb Khan教授报告的题目是“Identification and inference in dynamic discrete choice panel data models”,论文分三种情形考察了一般性条件下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离散选择模型的识别和估计问题,这些一般性条件允许模型存在状态依存性、动态性和异质性,与以往模型相比更贴近现实,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Shakeeb Khan教授报告

 

         陈松年教授报告的题目是“Estimation of weakly separable models without monotonicity”,论文研究了弱可分条件下非参数工具变量(NIV)模型的识别和估计问题。NIV模型是目前计量经济学界的一个前沿话题,而把传统的线性可分条件放松为弱可分条件更是为这个话题增添了新的魅力和挑战,近十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与这些成果不同的是,陈松年教授放弃了从条件期望出发的传统思维,转而考虑条件分布,从而发现文献中的单调性假定并不是必需的。这项研究是NIV文献的重要补充,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松年教授报告

 

         余俊教授报告的题目是“Bubble testing under deterministic trends”,论文首先推导了趋势平稳数据下不同形式自回归模型OLS估计量的渐近性质,并发现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右侧单位根检验存在过度拒绝原假设的倾向。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右侧单位根检验方法,修正了原有的过度拒绝问题。最后,论文把这种检验方法应用于美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获得了一些有趣的新发现。

 


 

余俊教授报告

 

         另外两场主题报告分别在11日下午和12日上午于MBA中心402举行。11日下午的主题报告由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主持,堪萨斯大学和厦门大学蔡宗武教授、复旦大学陈诗一教授、厦门大学方颖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蔡宗武教授报告的题目是“Recent developments in testing predictability of asset returns”,论文回顾和介绍了资产回报率可预测性检验的最新发展,尤其详细介绍了可对平稳和非平稳回归元进行统一处理的检验方法,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蔡宗武教授报告

 

        陈诗一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经济周期与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他开创性地将经济周期特征纳入中国财政支出乘数问题研究框架,较为系统地测算了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并定量考察了中国财政支出乘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发现财政支出乘数具有比较明显的逆周期特征,揭示政策当局应当在危机冲击发生后较为及时地出台财政支出。

 


 

陈诗一教授报告

 

        方颖教授报告的题目是“What can we do when the quality of instruments is poor”,回顾和总结了弱工具变量的若干计量问题。他首先介绍了弱工具变量对k-class工具变量估计量的影响,其次讨论了如何发现和检验工具变量的弱性,然后介绍了几种对弱工具变量稳健的检验统计量,最后讨论了fractionally Anderson Rubin检验的应用。

 


 

方颖教授报告

 

        12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由我院夏南新教授主持,东北财经大学王维国教授和吉林大学刘金全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王维国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碳排放交易权机制的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在控制地区环境规制等重要解释变量下,他检验了碳排污交易权试点机制在中国是否能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强波特假说”并未显现,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应该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措施。

 

 

王维国教授报告

 

         刘金全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特征及双轮驱动检验”,论文对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经济新常态趋势性特征进行了计量检验,并从经济局部稳态和收敛性视角描述了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发展区位和主体态势,对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进行了甄别,检验了经济增长的新“双轮驱动”假说。

 

 

刘金全教授报告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设有多个专场的分组报告。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等等的学者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深度的学术演讲,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应用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会议现场

 

        至此,本次高级计量研讨会圆满结束。参会者一致表示,从各位嘉宾教授的主题演讲了解到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并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学习,受益良多。同时,参会者对岭南学院的会议组织工作表示一致称赞和感谢。

 

 

参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