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讲座 | 解码低空经济,共话智慧天空新时代

发布人:李思莹

2025年11月8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专硕教育中心主办的《低空经济:开启智慧天空新时代——发展逻辑、安全基石与未来前景》主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院长蔡铭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林建浩教授担任主持。讲座围绕低空经济的核心定义、发展逻辑、城市空中交通的应用场景以及飞行安全保障体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在场180多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前沿产业与未来图景的思想盛宴。

讲座伊始,林建浩院长对蔡铭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蔡教授在智能交通系统、低空经济和交通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作为南粤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蔡铭教授主持了3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专利40余项,是我国低空经济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

讲座分享

蔡铭教授从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切入,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的定义、发展脉络与战略意义。他指出,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随着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国家新质生产力范畴,这一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讲座中,蔡教授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的四大组成部分:新型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体系。他特别强调了低空基础设施已从传统土木工程转向以通信、导航、监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新基建,这一转变将带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针对备受关注的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蔡教授分享了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他介绍了深圳、杭州、合肥等六个低空经济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特别是深圳在起降场建设、飞行量规模和产业集聚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对比美国旧金山湾区、欧盟和亚洲国家的发展路径,蔡教授指出,中国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已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具备显著的产业优势。

在飞行保障体系方面,蔡教授分享了其团队低空经济相关项目成果。该项目构建了低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涵盖了飞行前评估、飞行中监管和飞行后优化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互动与总结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学员踊跃发言,就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投资机会、技术瓶颈等话题与蔡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未来职业发展和投资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讲座尾声,学员代表向蔡铭教授送上在读生精心准备的礼物,感谢他的精彩分享。本次讲座擘画了低空经济赋能未来的新蓝图,不仅拓宽了数字经济硕士研究生对“智慧天空”的认知疆域,也彰显了岭南学院立足时代前沿,为学生提供最前瞻的商业洞察和产业视角的教育理念。

岭南学院专硕系列讲座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念,持续聚焦行业前沿,未来将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创新创业等主题,邀请更多业界领袖与学术专家,搭建产学研深度对话平台。

 

心得体会

廖颖鸾25PA

作为一名旅游业相关从业者,此次低空经济专题研讨会令我深刻意识到,低空旅游不再只是未来想象,而是正在落地成型的产业新方向。它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平面局限,通过无人机、eVTOL等飞行载体,构建出“立体观景”的全新体验模式,使游客得以俯瞰山河、穿越城市,重新定义旅游的时空维度与感官边界。

目前,杭州等试点城市已在低空文旅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展现出良好的示范效应。然而,低空旅游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仍面临空域协同、飞行安全、噪音控制等现实挑战。未来,我们应着力构建“航线+景点+服务”一体化运营体系,推动低空资源与地面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低空旅游产品。

我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一次技术驱动的体验升级,更是一场旅游产业的生态重构。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强化与技术瓶颈逐步突破,低空旅游有望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提升文旅品质的重要引擎,助力中国旅游业迈向“智慧低空”新时代。

陈桦茜25PA

昨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举办的“低空经济:开启智慧天空新时代”专题讲座,主讲人蔡铭教授从发展逻辑、安全基石与未来前景三个维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空中图景。

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低空经济绝非概念的炒作,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又一前沿阵地。它以“城市空中交通”为核心应用场景,将无人机物流、空中客运等从科幻带入现实,有望彻底重塑我们的出行与物流模式。然而,要实现这一蓝图,“飞行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基石。讲座中提到的空域管理、起降场建设、通信导航等技术挑战,让我明白这片“新蓝海”的开拓需要严谨的科技与制度作为护航。

作为数字经济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低空产业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数字实践,其背后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同时,讲座也指出当前在安全性、公众接受度与法规标准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这启发我们,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与前瞻性的政策设计。

此次讲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期待能将自己所学融入其中,为智慧天空新时代的到来贡献一份力量。

林佩敏25PB

很高兴参加蔡铭教授关于低空经济主题的讲座,蔡铭教授从低空经济的意义、构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政策解读、关键技术的分析、学术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业地讲解,让我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有了系统的了解。深圳关于低空经济的前瞻性布局让我收获颇丰,深圳以立法先行抢占发展县级,并配套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上有清晰地规划,在场景应用上,政府给予极大的政策补贴支持,目的并不是为了尽快提升产业效率,而是先耐心搭建好航线数量、飞行路径和起降点等数据池,并运用大数据、AI大模型技术等精准优化整合产业链的运营方案。这就是“深圳速度”,也在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 “深圳经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唯有前瞻布局、敢闯敢试,才能在新兴产业赛道中抢占先机,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翁榕涛25PB

参加完这次低空经济讲座,我深感这一领域的发展之迅速与前景之广阔。我国在新型航空器、装备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成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运营服务,再到飞行保障,低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消费级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还逐渐拓展到了工业、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此外,会上也指出了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挑战,如空域管理问题、法律法规的完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我相信,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终将被克服。

李丽娜25PC

聆听“低空经济:开启智慧天空新时代”讲座后,我对这一“新质生产力”领域有了系统认知,深感其为智慧天空开启了全新可能。

低空经济并非单一产业,而是涵盖基础设施、制造、运营、保障的完整生态。从深圳70万架次无人机配送,到成渝低空物流航线,试点城市的实践让我看到技术与场景融合的强大动能。政策支持是重要推手,2024 年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六大城市试点启动,为行业发展铺就了道路。

但讲座也让我意识到,安全与技术是绕不开的关键。空域管理条例尚未出台、电池续航不足、低空通信覆盖欠缺等问题,仍需逐步破解。“先载物后载人、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径,更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审慎与稳健。

低空经济的发展,是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与商业化探索的协同过程。未来,随着技术突破与标准完善,它必将在各个行业领域释放更大价值,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吴惠彪25PC

聆听蔡铭教授的低空经济讲座后,我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安全诉求有了深刻认知。其中,低空飞行器安全技术攻关与标准化运行体系建设两大要点,与亿纬锂能的安全管理工作高度契合。

讲座提到,eVTOL等核心装备的安全依赖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等关键技术突破,这让我意识到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低空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作为能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我们需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安全防护技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更可靠的动力安全保障。

同时,全国多地试点推进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从空域管理到运行规范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未来,我们应主动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需求,将电池生产安全标准与飞行器应用安全要求衔接,助力构建“技术安全+管理规范”的双重保障体系,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