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讲座 | 结构经营如何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2025年10月25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专硕教育中心主办的《企业结构经营——让经营可控 战略落地》主题讲座在岭南MBA大楼702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数字经济硕士业界导师黄敦鹏先生(广州智信化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作为主讲嘉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字经济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徐欣毅副教授担任主持。讲座围绕企业本质认知、结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实战经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在场近百名师生带来了一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思想盛宴。
讲座伊始,徐欣毅副教授代表学院对黄敦鹏导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其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丰富实践与成就。
黄敦鹏导师曾担任广电计量董事、总经理18年,带领企业从仅36名员工、年营业收入400多万元的计量校准机构,发展为在全国拥有26个综合检测基地、员工超6000人的计量检测行业头部企业,公司于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黄敦鹏先生还曾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科技工作者”“全国信息行业优秀创业企业家”等殊荣。
洞察本质|从“资本至上”到“社会价值”的企业观
黄敦鹏先生首先从“企业的本质”切入,系统梳理了企业理论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企业本质观”。他指出,传统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理论正面临挑战,企业不仅是生产要素的组织者,更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与分配者。他从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系统、管理运作系统、价值创造系统、利益分配系统及投资者意图六个维度,全面阐释了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维功能,并特别强调,企业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必须兼顾各方诉求,实现整体平衡。
黄敦鹏先生结合中国高铁、军工、邮政等案例强调,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利润,更体现在其所创造的公共价值与社会效益。他进一步提出,“结构经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法论,即以战略目标为牵引,动态优化资源吸引、管理运营与价值输出三大能力之间的适配关系,构建稳定持续的“经营铁三角”。
实战赋能|结构经营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在实际经验分享环节,黄敦鹏先生以亲身经历的广电计量集团成长历程为例,详细解读了结构经营理念在企业发展各阶段的具体应用。从市场开拓、技术能力建设、业务协同拓展,到组织机制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与资产配置策略,黄敦鹏先生系统复盘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关键决策与适配路径。
他特别指出,企业在成长期应注重资源聚焦与能力构建,成熟期则需强化品牌与系统协同,而转型期则要勇于推动要素重构与生态布局。黄敦鹏先生强调,“动态适配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持续的优化过程。掌握结构密码,就掌握了企业通向稳健发展的钥匙。”
互动与总结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踊跃提问,就“如何识别关键经营要素”“战略如何有效落地”“企业在竞争中如何构建优势”等问题与黄敦鹏先生展开交流。黄敦鹏先生自身管理实践,指出企业应围绕发展阶段梳理核心要素,建立“感知—调整—反馈”的闭环机制,并通过高效执行体系推动战略真正落地。在面对竞争时,他鼓励学子树立“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思维,以专业服务和快速响应构建差异化优势。
岭南学院专硕系列讲座作为学院专硕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念,持续聚焦行业前沿,未来将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创新创业等主题,邀请更多业界领袖与学术专家,搭建产学研深度对话平台。
心得体会
刘烨25PA
今天有幸聆听了黄敦鹏老师的讲座,印象比较深的是讲关于企业人才管理和动态适配部分的内容。我非常认同黄老师说的企业里面的人才是最核心的隐形资产,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底层战略之一。注重人才培训以及落地政策推动人才发挥动能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二举措。而老师说的关于动态适配的内容也从一位经验老道的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带我理解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向是什么,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结构动态适配四原则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它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动态的闭环。黄老师带领公司从几个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一个年营收30多亿,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他的经验值得我们仔细学习,细细品味,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成长!
刘梓堃25PA
昨日讲座,对“企业结构经营”这一理念感触颇深。它并非冰冷的架构图,而是让战略可控、落地的动态操作系统。其中最触动我的有两点:
一是企业本质与社会目标的同频共振。企业不能只为利润,更要向高质量的社会目标看齐。这让我深刻理解,广电计量的发展根基,正是植根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大我”的格局,才是行稳致远的根本。
二是“人才”与“机制”的双轮驱动。黄董指出,人才是核心资产,但其价值在报表上却体现为成本。这直击痛点!2024年计划推行股权激励,正是通过长效激励机制,将核心人才真正变为“企业主人”,激发内生动力,这无疑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回顾创业初期,黄董以市场为抓手的“长板效应”也极具启发。它告诉我们,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关键问题。这种务实与魄力,配合黄董深入浅出的“亮剑精神”,共同构成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密码。此次学习,让我对如何系统性地经营一家企业,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李颖新25PB
2025年10月25日,作为25MDE的学生有幸参与了业界导师黄敦鹏先生的讲座《企业结构经营》——让经营可控,战略落地。讲座开篇阐述了西方经济学背景下企业的本质与企业结构经营,深入分析西方企业与中国企业本质的差异,进而提出一种新的中国企业本质观,即基于社会价值的企业本质观。并提出“经营要素三元结构”与“动态适配”理念,揭示了企业发展是要素持续优化的过程,这和广电计量通过优化市场、技术、人才结构实现营收千倍增长的案例相呼应,让理论有了实践支撑。企业生命周期适配策略也令人启发,从初创期“聚焦资源活下去”到转型期“跨界融合再增长”,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了精准指引。而“感知-调整-反馈”三步法,为企业提供了实操工具。通过本次讲座,让我明白唯有动态适配经营要素,企业才能在变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立杰25PB
黄敦鹏董事长的讲座,从企业的本质探究到到企业的价值, 并且总结了作为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需要从“如何赚取更多利润”升级为“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可持续、更广阔的价值”。也向我们剖析出企业经营的铁三角“硬实力,软实力,隐形资产”的重要性,不再将“资源-管理-价值”看作三个孤立的板块,而是将其提炼为一种名为 “结构经营”的动态能力,它们是长期价值输出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未来增长的强大引擎。真切感受到一个企业从创立到成长再到壮大的过程,理论结合实际例子,很深动也很深刻,特别是企业的经营法则,先生存,再管理,然后再拓展,以及抓住每个节点的关键要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都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宝贵财富。
冯一帆25PC
周六晚参加了黄敦鹏老师关于企业结构经营的讲座,深有感触,老师从带领一个36人的小团队开始,将广电计量发展成为了6000多员工的上市企业,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启发。
首先老师谈到的西方公司制度问题:一切以创造利润为主。造成现在西方制造业空心化,无法给本国的劳动者带来足够的工作岗位而造成人民的生活困难与社会动荡。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企业不应该完全以利润为导向,在决策的同时还应思考一定的社会责任。
之后老师提到了企业应以“资源吸引-管理运作-价值创造“三元动态适配来保持活力,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不同阶段着重发展要素不同,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
我作为一个企业中层管理者,从中可以借鉴黄老师的经营经验,确定我司处于的发展阶段,在公司管理、短、中、长期目标制定上,尝试更具结构化的经营目标、更有前瞻性的经营理念,兼顾一定的社会责任,提高公司的综合硬实力。
龙灿25PC
聆听黄敦鹏董事长的讲座,我作为中大数字经济专业研究生,既深感震撼又收获颇丰,对这位拥有18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前辈满怀钦佩。从带领9人团队成长为6000多人规模的企业,他的实战经历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管理教科书。
黄董“以市场开源为首要任务,有订单再补短板”的理念令我印象深刻。这打破了我对企业管理的固有认知——并非先完善体系再开拓市场,而是以市场需求为锚点,让管理和技术围绕订单动态适配。他依据订单灵活投入技术、拓展业务的实践,完美诠释了数字经济时代“以需定产”的核心逻辑。
更难得的是他的务实与反思:从食品环保业务协同不足的亏损教训,到军工订单质量问题后建立的警示机制,这种在实战中迭代的智慧,远比纯理论更具感染力。而通过收购、加盟引进人才的策略,更展现了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核。
黄董的分享让我明白,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动态平衡的价值创造,市场导向则是这一切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