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课堂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非全日制金融硕士举办《战略管理》实战课堂
2025年3月29日,在授课老师张建琦教授带领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3级非全日制金融硕士《战略管理》实践课堂走进珠海普乐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乐美”)。本次参访通过企业参观、小组汇报、高管互动等形式,让同学们近距离学习和交流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经验,收获颇丰。
企业介绍
普乐美集团创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珠海,是一家专注厨房、卫浴、阳台三大空间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家用不锈钢水槽》(GB/T 38474-2020)、《不锈钢水嘴》(GB/T 35763-2017)等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秉持"绿色、健康、美"的理念,产品已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巴士课堂
活动当天上午八点,师生们准时在中大北门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普乐美。在约两小时的车程中,张教授精心主持了一场生动的“巴士课堂”,邀请同学们逐一介绍各自所从事的行业,并针对当前各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挑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深入一线调研
抵达普乐美立新厂区后,师生一行前往大励展厅,集中参观了用于外贸出口的水槽、龙头及花洒等系列产品。展厅中琳琅满目的产品,不仅直观地展现了普乐美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更充分体现出其卓越的设计水平与持续创新的品牌精神。展厅内,水槽与水龙头展区重点展示了304不锈钢材质的一体拉伸成型工艺和无电镀表面处理技术,这不仅避免了传统铜质龙头可能产生的重金属风险,也呈现出柔丝哑光的高级质感。此外,水槽产品的静音下水系统和双层隔渣设计,有效解决了厨房堵塞与渗漏等问题。展厅内也设有家居生活馆,以场景化陈列打破传统展厅的桎梏,其中“亲子卫浴空间”采用Hello Kitty联名设计,成功赋予产品情感价值。
随后,师生们来到普乐美集团总部,先后参观了普乐美智慧生活馆以及集团旗下“明才精工”的生产车间,近距离感受了企业务实进取、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氛围。明才车间与展厅全方位地展示了普乐美丰富的产品线,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品牌魅力。此外,普乐美荣誉展厅所展示的德国红点奖等国际荣誉,也凸显了企业在设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高管点评小组汇报
下午,小组汇报环节伊始,全体师生与普乐美员工共同唱响了中大校歌和普乐美司歌,这一充满仪式感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双方的情感联系,更彰显了校企合作的文化共鸣与深远意义。随后,各小组围绕智能马桶这一主题,从产品差异化战略、品牌定位、代工与自主品牌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向普乐美陈建发董事长详细阐述了对智能马桶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建议。陈董和张教授对各小组的汇报分别进行了点评,并为表现突出的优胜小组颁发了普乐美纪念品。陈董强调,普乐美之所以能在市场挑战中稳步前行,并在经济下行、行业疲软的大环境下实现增量发展,离不开企业严肃、严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行动力。他寄语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同样秉持这种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勇于突破自我。

颁发业界导师聘书
最后,张教授代表岭南学院向陈董颁发了专业硕士业界导师证书,感谢他对本次活动的悉心指导与支持,并期待陈董作为岭南杰出校友的代表,继续传承岭南学院“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精神,共同培育更多复合型优秀人才。

参访收获
此次普乐美实践课堂,不仅为23MF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和战略管理的宝贵实践机会,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实地考察+小组讨论+高管互动"的学习模式,使抽象的管理理论变得生动具体。特别是企业高管对小组汇报的针对性指导,让大家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生动丰富的教学课堂以及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涯的宝贵财富。
同学心得
邓志历:此次走进珠海普乐美集团,不仅是一次对智能马桶生产线的观察,更是一场对中国制造业生存智慧的深刻体悟。作为一家在厨卫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企业,普乐美在巨头林立的行业中,以“差异化”为矛,以“务实”为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其战略逻辑与企业家精神令人深思。
虽然普乐美不是行业中知名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但是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未必需要技术颠覆或资本碾压,更重要的是对需求的深度理解与快速响应。其成功并非源于“人无我有”的颠覆性创新,而是“人有我优”的场景化改良——通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本土化洞察提升体验,最终在细分领域构筑护城河。这种“小而精、专而强”的路径,或许正是中小企业在巨头夹缝中向阳而生的答案。
此行最深刻的感悟也在于,制造业的突围,从来不止于技术本身,更在于企业能否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战略定力。普乐美用十几年的沉淀证明,当行业陷入概念狂欢时,那些低头解决真实问题的,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底牌。
刘沛东:珠海普乐美厨卫公司手握136位设计师资源和300多项专利技术,却深陷“隐形冠军”的尴尬——自有品牌知名度不够。这种“制造强、品牌弱”的困局,本质上是没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情感溢价。我建议他们从以下两方面突围。一是用设计师联名撬动身份认同。虽然与Venkat Tirunagaru等设计师合作开发了产品,但联名款混在精装房套餐里没有存在感。建议单独推出“大师手作系列”,每件龙头刻独立编号并附设计师手写卡片,定价直接对标国际奢侈品牌。参考LV帆布袋的社交货币逻辑,在高端楼盘交付时提供“精装房升级服务”,让业主多花5000元就能把标配龙头换成带设计师签名的限量款,满足“邻居看不见但自己知道”的隐秘优越感。二是让工厂成为品牌故事的主角,具象化的匠人叙事,或许会比“德国红点奖”更能支撑高端定价。此外,当前普乐美给格力代工空调钣金件时能精准控制成本,却未将这种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若能通过上述策略将“不锈钢专家”升级为“健康生活策展人”,代工业务反而能成为“国际大牌同款品质”的信任背书,这将有助于该公司跳出价格战泥潭。
杜可晴:以文化为根,以初心为舵: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集团通过战略聚焦、组织升级与精细化运营实现逆势增长,充分彰显了战略定力与执行效能。普乐美“善、真、实、美”的文化理念,并非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转化为员工的行动自觉——从管理层决策到一线执行,均能看到对品质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文化内驱力,正是企业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生产流程高效:观察到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运行流畅,体现了现代化制造能力。
环保理念突出:企业注重绿色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绿色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万勇超:下午的营销战略分析环节中,我们以智能马桶为切入点,结合金融视角探讨了其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通过分组讨论,我们发现普乐美在产品技术(如抗菌、节能设计)和健康理念上的优势明显,但终端渠道的数字化营销与消费者触达方面存在不足,这也与我们之前电商平台观察到的“线上产品展示有限”现象相呼应。普乐美董事长的点评不仅肯定了我们对产品差异化潜力的挖掘,也指出了企业未来在品牌传播与渠道创新上的挑战。
郑广兵:1、企业运营效能观察;生产车间呈现典型的精益管理范式,连车库的停车车头方向都有统一要求。生产线布局显著降低物料搬运距离,各个车间通过连廊连接减少运输沟通的空间距离,工厂整体设备效率表现卓越。
2、工业设计能力解析;设计中心陈列产品体现功能主义与极简美学的融合,尤其是出口产品打磨极致,大励公司的不锈钢技术真正体现了公司多年的技术储备。
3、全球化运营策略分析;依托大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开通市场的两轮驱动,依靠出口对冲国内建材市场的大幅下滑。这也使得公司的管理团队、设计团队具备全球化视野。公司还在泰国投建了二期的工厂,足以见得公司是出口型的专业型企业。
4、关注真实的田野调查;企业管理不是冷冰冰的自我感觉,需要依托真实的市场调查、行业对比以及企业适用性分析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黄莹:在张教授的带领下,今日我们有幸走进普乐美集团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穿过规划合理又宽敞的厂区,整洁的车间与员工饱满的精神状态令人印象深刻,能感受到他们对工作、对自己就职企业和产品的认可。
参观过程中了解到,普乐美集团当前各业务板块之间是通过集团进行协同,而智能马桶占大部分。针对观察到的现状,建议企业可以考虑采取渐进式转型策略。在品牌建设方面,可考虑成立完全独立运营的新公司,从组织架构、产品设计到销售渠道均与代工体系区隔;在生产建设方面,可以逐步构建生产过程的数据追踪体系,既能提升良品率,也可为后续全面智能化积累经验。
这次参访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复杂性与可能性。普乐美集团在员工关怀与品质管控方面的扎实基础,为其探索自主品牌提供了良好起点。若能在维持现有代工优势的同时,以独立品牌开辟新赛道,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制造流程,或许能在智能家居浪潮中开辟出独特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