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报道】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与挑战——岭南E课堂第五期成功举办

发布人:罗悦
“”

      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解封,标志着我国境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同时,国外疫情却不容乐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仍然非常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市场波动不稳,作为国内前沿的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勇于担当,积极应对,推出线上直播——“岭南E课堂”,邀请知名教授,就疫情危机下的经济现状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讨论,分享真知灼见,与同学们守望相助,共谋发展。

      继成功举办四期之后,“岭南E课堂”于4月8日晚迎来第五期精彩讲座。本期讲座特邀请岭南学院院长陆军教授,就《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与挑战》进行线上主题讲座。

 

(扫描图中二维码可观看回放)

 

       陆教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解读了疫情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冲击。

       各国产业链中断,对于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而言,其影响尤其严重。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疫情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碰到的最大的冲击与危机。而对中国而言,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最大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阻断了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其他各国也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陆教授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有别,以往经济危机主要影响需求端,而本次影响首先体现在供应端中断、生产停滞,运输、物流供应链受到冲击或中断。

       疫情几乎对所有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航空、铁路、船运、陆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旅游、酒店及娱乐。因防疫或隔离等,导致订单减少,员工或工人不足,物质短缺,生产下降或停滞等,进而对需求端产生影响。全球各国失业剧增、从而导致收入,需求下降等。

 

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陆教授指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到目前为主,中国经济活动指数大幅下降。中国经济总体而言资源相对短缺,每年需进口大量石油、大米、大豆、小麦、猪肉、牛肉、铁矿石等,因为疫情,中美贸易、中国欧盟贸易等均受到极大影响,影响中国的外贸盈余,进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陆教授分析称,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有不同的情景的分析,在比较悲观情形下,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0.6%的负增长;而乐观的情形是2020年全球经济会有2.1%的增长;居中的情形是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在0.9%左右。陆教授认为,若全球经济能保持0.9%的增长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此次危机对不同经济体均会产生较大影响,美洲银行4月2日预测英国和欧元区的经济今年将缩水7%;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二季度GDP将创纪录地萎缩38%;摩根士丹利称全球衰退已成为基本行情。

 


企业怎么办?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该怎么办?

        陆教授表示,企业对形势的判断要准确,疫情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退,未来的经济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病毒传染的路径、方式、规模以及医疗科技的进步。

       疫情引发的对全球经济、社会、政治的冲击是非常深远的。正如基辛格所说: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对几代人产生影响。各国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的问题,否则将让世界陷入灾难。同时观点认为,新冠肺炎引发的危机很可能刚刚开个头,接下来还会有从疫情到国际政治领域更多也更严峻的挑战。

        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会有更多大爆发的机会,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转移国内失望和愤怒的头号标靶。

        对企业来讲,对这些情况不得不防。

 


先进先出?危就是机?

        中国境内全面复工,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那么对于经济来说,有没有新的机会?

 

        陆教授以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的每日卫星数据作为工业和运输活动的代理变量进行分析比较,表示中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逐渐恢复。对企业来讲,走出疫情,对经济活动的下一步恢复增长有很大好处,也带来一些机会,企业需做好升级转型、提升产品的质量、维护企业信誉,企业要抓住机会,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规则。

        陆教授认为,疫情期间很多现象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如交流方式、工作方式、交易方式、学习方式,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医疗健康产业的产品都存在需求,企业的投资、产品研发应关注这个发展趋势。

        岭南学院二月份的问卷调查显示,因为疫情,促使一些企业愿意尝试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或改变供应链合作。在应对疫情上,46%的企业选择加快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33%的企业选择实施智能办公或自动化生产等。疫情使得有企业开始考虑未来改变供应链,超过1/3的企业将选择更为多样化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约10%企业打算向海外转移供应链。

        陆教授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化受创,未来经济发展可能出现逆全球化的现象。由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企业的经营安全,一些产业链的转出肯定会发生。但产业链转出、产业重构等是个缓慢的过程。而对于有人提出的中美会否脱钩,陆教授认为,中美脱钩的问题不易发生,中国对全球资本还是有极大的吸引力。

        最后,陆教授表示,如果各国领导人能够吸取大萧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上的各种经验教训,通力合作,充满智慧,那么人类在未来几十年的前景还是光明的,否则,寒冬即将到来!

 


岭南E课堂,粤汉情谊长

       为了继续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赋能疫区学友,本期“岭南E课堂”依旧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武汉地区商学院EMBA同学全面开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校友和在读班学生积极打卡线上学习

 


岭南E课堂往期回顾

第一期 | 储小平教授:“士”与担当

第二期 | 王燕鸣教授:热疫情下的冷思考

第三期 | 卢锐教授:逆境突围中的道与术

第四期 | 罗党论教授:投资经营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观看课程回放。

“”

 

 

 


编辑:贺晖、罗悦

审核:漆剑

审核发布:邬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