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岭南百脑汇57期 | 产业方如何获取土地资源​

发布人:罗悦

 

 

       4月22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办、学加网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房地产协会协办的岭南百脑汇第57期在珠江新城天盈广场开讲。

 

       本期讲座以“产业方如何获取土地资源”为主题,由卫东、崔元星两位嘉宾进行主题分享,特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林江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同时,本次讲座活动协办方岭南EMBA房地产协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领峰会专职副会长陈丹铌老师、学加网创始人谢鹏先生、场地赞助方东莞信托,EMBA中心袁园老师、欧彦明老师、罗悦老师及岭南EMBA学员、校友等共同参加并聆听了讲座。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教育中心欧彦明老师主持。

 

会前签到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EMBA教育中心 欧彦明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全体参与同学奏唱中山大学校歌。

 

奏唱中山大学校歌

 

       接下来,卫东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从政府勾地的原因、开发商勾地方式、产业导入、勾地误区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现场同学讲解产业勾地的那些事。

 

卫东老师分享

 

       卫东老师首先引入勾地的概念来源。他指出,香港1997年金融风暴后,楼市进入低迷,开发商购地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地价下跌严重,港府开始采用勾地制度,以避免在市场低潮期土地被贱卖。在内地,2006年首次提出勾地。当年,国土资源部起草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勾地制度,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他表示,勾地是地产开发商直接和政府“沟通”,达成一致,最终实现意向地块的定向出让。

 

 

       卫东老师分享了产业勾地的几种形式,包括单个企业投资选址、产城融合、园中园、三旧改造及二房东等形式。

 

       他表示,产业勾地由政府主导,产业是核心,而操盘的却是开发商。产业勾地是一种互赢互利的模式。政府为什么需要勾地?卫东老师指出,在当时的环境来看,政府提出勾地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绩;二是希望招拍挂时有人托底,避免流拍;三是通过勾地制度,加强市场了解,合理调控供地方案和计划。卫东老师细致讲解了开发商如何勾地以及如何避免勾地的“坑”,避免踩雷。

 

       随后,国际商务策划师、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学加中房首席土地顾问、广东省文旅产融智库专家崔元星老师从土地角度以《产业勾地——一场已经预设结果的政企游戏》为题,从勾地由来、法规依据、哲学思考及实操技巧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产业勾地相关内容。

 

       崔元星老师首先讲解了勾地的由来以及勾地中的“产业”。产业勾地中的“产业”指符合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渴求、企业拿得出手的产业。他强调,产业勾地有相关的法规依据,勾地有技(技巧、技术),但不能炫技,勾地有牌(品牌、筹码),但不能耍大牌。“产业勾地应该有理、有节、有码、有度”。

 

崔元星老师分享

 

       崔老师表示,产业园区勾地要善用技巧,如地价款返还、设置条件及产业和住宅捆绑。而在文旅项目中,勾地的技巧则是将地块一次性捆绑推出,做大总价,吓退弱者;合理控制基础设施开发进度,在合规的前提下尽量让地块看上去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与政府平台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传播绯闻;产业部分约定由政府回购或回租一部分,以优化投资结构;在代建项目中设定预先设计审批等流程,增加其他参与者的技术难度及时间成本。

 

 

       崔老师列举华润勾地、大疆勾地等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产业勾地的技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内容。

 

       两位嘉宾分享后,岭院林江教授进行了点评与分享。他讲到,如何获取土地资源,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中国特殊国情之下,政府在政企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场同学纷纷分享了自己对产业勾地这一问题思考,互相讨论答疑解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活动现场

 

 

       最后,主办方代表岭南EMBA房地产协会联席会长郭渭云学长为两位分享嘉宾以及场地赞助方赠予鸣谢函。

 

 

赠予鸣谢函

 

       产业地产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投资领域,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希望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学有所得,中大岭南EMBA岭南百脑汇活动也将陆续针对更多行业热点话题与各位同学分享前沿新知。

 

合影留念

 

 

编辑:罗悦

审核:漆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