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EMBA2009 春季班1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赴四川凉山喜德考察扶贫攻坚活动纪实
本文作者:涂宁,中大岭院EMBA2009春季班班长,广东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2009春季班,荣获“2018年度优秀班级”奖项。
2019年,是中大岭院EMBA2009春季班入学10周年纪念,班级精心策划和安排、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纪念活动。继年初09春同学赞助年度岭南一家亲、捐助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后,最近,09春同学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扶贫慈善活动。
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先发展地区帮助后发展地区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广东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由佛山市主动对接四川省凉山州,续写了脱贫攻坚战的新“彝海结盟”。佛山市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好干部远赴凉山,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五月,同学们相约,探望远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挂职扶贫的黄礼泉同学,同时考察当地的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由于广州没有直飞凉山州的航班,5 月 15日,同学们提前一天在深圳集中,搭乘第二天一早 6 点的航班,飞赴凉山州首府西昌。 同学们步出机场大厅,黄礼泉同学早已在出口处迎候。礼泉同学精神焕发,风采依旧;同学相见,格外亲切!

离开机场,同学们一路颠簸驱车前往喜德县鲁基乡实地考察。同学们在鲁基乡乡政府,与鲁基乡党支部书记、乡长座谈,亲身感受脱贫攻坚以来鲁基乡群众脱贫迈步小康的坚定步伐。

当地干部群众对礼泉同学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的赞美溢于言表,希望加快把佛山发达的发展理念与凉山彝族的思想观念对接。


离开鲁基乡政府,同学们驱车前往高海拔地区的鲁基村三组。同学们来到精准扶贫对象,困难群众彝族同胞阿克海呷家中,大家与阿克海呷家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阿克海呷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等情况,并就定点帮扶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阿克海呷家庭人口 5 人,受益于国家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长女:阿克呷呷,现就读于鲁基乡中心校五年级;次女:阿克阿机,现就读于鲁基乡中心校二年级;小女:阿克伍各 3 岁(学龄前儿童),正在上户。家庭无经济来源,家中养了 2 头猪,现有旱地 3 亩,种植玉米、土豆,全家生活依靠国家发放的低保,阿克海呷家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人畜混居,房子地处高海拔地区,远离县城且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按照政策,国家拟补助的 5 万元帮助阿克海呷建房,但是阿克海呷家太困难而无资金用于建房,建房缺口资金:9 万元左右。
同学们一致决定,捐款支持喜德县身处困境的贫困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截止到5月20 日,同学们共捐助善款 22 万元!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09春同学们凉山喜德扶贫慈善捐助,充分展现了09春同学的社会正能量和奉献精神。


17 日,同学们考察了凉山州著名的悬崖村。

“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坐落在海拔 1400-1600 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 1000 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 800 米的悬崖、越过 13 级 218 步藤(钢)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是全国、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大凉山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
2016 年 5 月,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阿土列尔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凉山彝族自治州决定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2016 年 11 月 19 日,钢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悬崖村”。
18 日,同学们考察了喜德县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考察了当地农产品开发、“电商+合作社”、“电商+农户”等新业态、新模式。
在佛山对口扶贫协作组的悉心安排下,同学们赴西昌火箭发射中心,观摩了北斗二号 GEO-8(补网)卫星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海拔较高,晚上的发射场寒气逼人,但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与现场近几百名观众静静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近凌晨时分,现场发令员“五、四、三、二、一 ……”的发射指令清晰传来,人们都屏住了呼吸。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响起,耀眼的火光骤然升腾,白色的火箭伴着巨大的呼啸声拔地而起,刹那间,尾部喷射着明亮火舌的白色火箭直刺苍穹,在现场人们热烈的欢呼声中,火箭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就消失在遥远的夜空中。


置身这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卫星发射现场,同学们无不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无不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而自豪!
至此,本次EMBA09 春同学赴四川凉山喜德考察扶贫攻坚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09春同学们实地了解了以黄礼泉同学为代表的佛山对口扶贫协作组的成员们的杰出工作,他们的辛勤付出,与凉山州携手打造了全国扶贫攻坚样板。09春同学们凉山喜德扶贫慈善捐助 22 万元,充分展现了 09 春同学的社会正能量和奉献精神。现场观摩卫星发射,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而自豪!
小贴士:
01 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02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 3 个自治州之一,首府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 6.04 万平方公里,下辖 1 个县级市,15 个县,1个自治县;2017 年户籍人口 521.29 万。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 A 级景区 27个,其中 4A 级景区 9 个,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 1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0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简称 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卫星发射基地,始建于 1970 年,1982 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自 1984 年 1 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 2016 年 11 月22 日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 04 星送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活动已突破 100 次。
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其中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 102 度、北纬 28.2 度。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中心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2016 年 2 月 1 日 15 时 29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2016 年 12 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04 喜德县
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东经 102°42′北纬 28°32′,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南距州府西昌市 78 公里,北距成都市 483 公里。喜德县南北长 70.8 公里;东西宽 59.5 公里,幅员2200.4 平方公里,折合3300600 亩。
喜德县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7 年 1-6 月,喜德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30792 万元。2008 年末,喜德县人口总数 19.8 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89.5%,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
2016 年 9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增喜德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撰文、编辑:涂宁 排版:罗悦
初审:漆剑
审核:邬金涛